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佳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石斑
  • 5篇石斑鱼
  • 5篇斑鱼
  • 3篇MHC
  • 3篇赤点石斑鱼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养殖
  • 2篇鱼类
  • 2篇基因
  • 2篇ISSR
  • 1篇点带石斑鱼
  • 1篇冻存
  • 1篇养殖群体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群体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遗传分化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漳州市水产技...

作者

  • 10篇杜佳莹
  • 8篇丁少雄
  • 8篇王军
  • 4篇王世锋
  • 4篇苏永全
  • 3篇张之文
  • 3篇陈晓峰
  • 2篇王颖
  • 1篇曾华嵩
  • 1篇傅蒙娜
  • 1篇尤颖哲
  • 1篇沈铭辉
  • 1篇庄轩
  • 1篇郑乐云
  • 1篇张纹
  • 1篇刘旭
  • 1篇施晓峰

传媒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国家“863...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带髭鲷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087 6和5.209 8.表明斜带髭鲷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的分化水平.本文通过对斜带髭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为其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王世锋杜佳莹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关键词:斜带髭鲷ISSR群体遗传结构
赤点石斑鱼ICL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MHC class II invariant chain-like proteins(ICLP)因子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参与对抗原的处理,保证多肽不被进一步降鹪为氨基酸.通过RACE反应获得赤点石斑鱼ICLP2cDNA全序列,全长1837bp,包括44bp的5’UTR区,861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932bp的3’UTR区.编码28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1878u.对赤点石斑鱼10个组织的1CL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ICLP2基因的表达不存在组织特异性.此外,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与其它16种脊椎动物ICLP2的相似度在25%~78%之间.与狼鲈和鳜鱼ICLP2因子的同源程度最高,分别为78%和74%.根据ICLP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脊椎动物系统进化树,表明了该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指标.
王颖张之文丁少雄杜佳莹施晓峰陈晓峰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
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3个条纹斑竹鲨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被引量:7
2010年
测定和分析了广东、福建、海南3个不同地理群体共71尾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tDNA cyt b)全序列。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cyt b基因全长1146bp,具15个单倍型。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254)及单倍型多样性(h=0.7195)提示条纹斑竹鲨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较慢。各群体内的Tajima’s D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P>0.10),表明各群体进化过程中未出现扩张和持续增长,群体大小维持稳定。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较早出现的是广东群体,福建群体较晚出现。通过计算其遗传距离值、估算其基因流(Nm)及进行AMOVA分析,均显示福建群体与海南和广东群体的分化最远,而海南及广东群体间分化不明显。研究表明距离隔离是条纹斑竹鲨福建、广东和海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
傅蒙娜王军丁少雄杜佳莹苏永全
关键词:线粒体细胞色素B
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4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RAPD分析中筛选出3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235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5.11%,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3 0;在ISSR分析中筛选出16个ISSR引物,共扩增产生119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78%,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8 9.与其它鱼类横向对比显示,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处于中上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王世锋杜佳莹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关键词:RAPDISSR
两种石斑鱼鉴定的DNA标记研究
本文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以期提供可快速鉴别两种鱼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探讨是否存在斜带石斑鱼与点带石斑鱼的杂交种,研究结果将对两种石斑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丁少雄杜佳莹王世锋陈晓峰
关键词:鱼类养殖石斑鱼种质鉴定
文献传递
6种鱼类肌肉组织肌苷酸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国内首次测定了条纹斑竹鲨(Chilocsyllium plagiosum)、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鳜(Siniperca chuatsi)、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va)、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等6种鱼类新鲜和冻存肌肉组织中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鱼类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不同,牙鲆新鲜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最高,为4.214mg/g,其余5种鱼类为2,365~3,634mg/g。(2)10d冻存试验中,经~70℃超低温冻存,6种鱼类冻存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均高于新鲜肌肉组织,大黄鱼肌肉组织冻存1d肌苷酸质量比达最大值,鳜肌肉组织冻存10d肌苷酸质量比呈上升态势未出现最大值,其余5种鱼类肌肉组织肌苷酸质量比均在冻存第5天达到最大值。长时间的冻存将会降低食用鱼肉中肌昔酸质量比,导致鲜味下降,但经1周左右短时间的冻存后可明显提高鱼肉中肌苷酸质量比,增加鲜味,提高食用价值。
刘旭王军张纹杜佳莹苏永全
关键词:肌苷酸冻存高效液相色谱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MHC II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之一。为了研究赤点石斑鱼的MHC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RACE,Realtime PCR及SSCP等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非特异性免疫因子MHC IIB基因的4个cDNA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195~1355bp,含有3’UTR、启动子、多肽结合区(β1)、IGC区(β2)、跨膜区、胞质区和5’UTR区,编码区大小为750bp。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赤点石斑鱼MHC IIB分子具有经典MHC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多肽结合区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β1区由1个α螺旋与4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多肽结合区,β2区由多个β折叠构成2个反向平行的三明治结构。利用SSCP技术研究了赤点石斑鱼MHC IIB的表达多态性,发现其在头肾、心、肝等12个组织器官中均能有效表达,表达多态性也异常丰富。此外,根据MHC IIB分子中相对保守的IGC区氨基酸序列构建了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了该分子的IGC区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标记。
丁少雄张之文杜佳莹王军曾华嵩王颖陈晓峰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MHC多态性
两种石斑鱼及其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0
2006年
针对在分类上存在混淆的点带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在形态学基础上,运用mtDNA Cytb基因扩增序列分析、RAPD、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对两种石斑鱼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分化已达到种间水平,mtDNA Cytb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4.4%,AFLP扩增片段的遗传相似率为0.753 9;(2)两种石斑鱼存在杂交现象,RAPD、AFLP的扩增谱图中均获得亲本与子代的特异性条带,父本对杂交子代的遗传影响略大于母本;(3)AFLP标记在点带和斜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代中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可用于构建两种石斑鱼的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结果将对两种石斑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及人工繁育的可续性提供重要参考.
杜佳莹丁少雄王军王世锋庄轩尤颖哲
关键词: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杂交分子鉴定
赤点石斑鱼MHC I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非特异性免疫因子MHC IA基因的4个cDNA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 680bp,含有3′UTR、启动子、多肽结合区(α1)、IGC区(α2)、跨膜区、胞质区和5′UTR区,编码区大小为1 074~1 080bp,共编码357~35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约41.66ku.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赤点石斑鱼MHC IA分子具有经典MHC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多肽结合区则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利用Real time PCR和SSCP技术研究了赤点石斑鱼MHC IA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表达多态性,发现其在头肾、心、肝等12个组织器官中均能有效表达,在头肾,脾,胸腺等免疫组织表达量不仅高,表达多态性也异常丰富,而在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多的鳃、肌肉、肠等组织表达较弱.此外,根据MHC IIB分子中相对保守的IGC区氨基酸序列构建了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了该分子的IGC区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标记.
沈铭辉郑乐云杜佳莹王军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MHC多态性
鱼类MHC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MHC是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广泛分布于各种脊椎动物体内,其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还在其它许多方面起作用.由于MHC基因的多态性,使其在脊椎动物的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综述了自鱼类MHC基因的研究起步以来,国内外有关该基因的研究报道,包括其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等,并对其在鱼类种群遗传学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杜佳莹丁少雄张之文王军
关键词:MHC基因鱼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