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结肠功能被引量:5
- 2005年
- 李龙钦祝金泉
-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肠易激综合征CRH应激激素
- 术前自体血定位法在腹腔镜下胃不利部位胃间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术前自体血定位法在腹腔镜下胃不利部位胃间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不利部位胃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术中病灶定位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术中内镜定位法)和自体血定位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自体血定位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92.30±8.80)min vs(108.20±14.87)min,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次日未发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现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论自体血注射定位法为腹腔镜下胃不利部位胃间质瘤切除手术术前定位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林奇忆陈丽玲李龙钦王怀帅庄奕翔李银林蔡志聪潘健鹏陈剑鹏郭滔林高枫许国玺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自体血腹腔镜检查
- 异地救援粪菌移植治疗腺垂体功能减退合并重症伪膜性肠炎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PM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亦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本病好发于长期暴露于光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低下以及长期使用之质子泵抑制剂等患者容易发生PME[1]。
- 李夏薇张发明李龙钦陈曦王华秀蔡明毅黄邦宏黄惠文
-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腺垂体功能减退第三代头孢菌素救援质子泵抑制剂氟喹诺酮类
- 炎症性肠病1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 调查122例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特征.结果 122例IBD患者中,5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3家,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100.0%(54/54),55.6%(30/54),24.1%(13/54),7.4% (4/54),75.9%(41/54);68例为克罗恩病(CD),病变范围以空回肠+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4家,使用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95.6%(65/68),58.8%(40/68),47.1%(32/68),11.8% (8/68),79.4%(54/68).CD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均高于UC患者,使用中草药治疗的低于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治疗IBD的主要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 李龙钦崔伯塔戴译萱彭炤源王敏季国忠张发明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
- 漫画示意法在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漫画示意法对提高门诊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价值。方法选择门诊首次肠镜检查患者300例,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随机分成常规组148例,采用常用宣教方式,漫画组152例应用漫画进行肠道准备宣教。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效果。结果肠道清洁评分、患者接受度漫画组为(3.20±0.54)、(3.50±0.38)分,常规组为(2.50±0.50)、(2.80±0.35)分,两组间肠道准备质量及接受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漫画组和常规组分别为19.7%及20.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漫画示意法门诊患者接受度高,可以提高门诊患者肠道准备质量。
- 王美榕黄双茂李龙钦
- 关键词:结肠镜漫画肠道准备
- 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模式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CI)模式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被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为疑似Hp感染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尿素呼气试验和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下取病理组织活检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结果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阳性率为96.1%、阴性率为95.1%;蓝光内镜LCI模式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阳性率为100%、阴性率为90.2%;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下诊断Hp感染与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辅助诊断Hp感染的一种新方法。
- 李龙钦李夏薇王华秀黄邦宏陈梅香石启琳蔡明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 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0例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给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负性情绪、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频率量表(FSSG)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FSSG评分、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可提高RE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 李龙钦王华秀蔡明毅李夏薇黄邦宏陈梅香石启琳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 晋江地区配偶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 2019年
- 目的 研究本地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率及H. PYlori阳性家庭配偶双阳率及共同治疗有效率,探讨配偶同治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体检科健康人群进行13C-UBT试验调查健康人群H. PYlori感染率;对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H. PYlori患者及其配偶336对调查配偶H. PYlori感染率,将配偶均为H. PYlori阳性家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同治组、非同治组,采用铋剂四联抗H. PYlori2周,后进行13C-UBT检查,评价H. PYlori清除率及复发率.结果 本地区健康人群H. PYlori感染率51. 3% ,配偶双方均为阳性234对,双阳率69. 2%;同治组抗H. PYlori治疗结束后1、4、6个月H. PYlori清除阴性病例分别为105 (93. 75% )、102(91. 07% )、98(87. 50% )对;非同治疗治疗结束后1、4、6个月H. PYlori清除阴性病例分别103 (92. 78% )、98(88. 29% )、89(80. 18% )对,清除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χ2 =3,P=0. 204).结论 H. PYlori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配偶间H. PYlori共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在共同感染的配偶中,同治组有效率与非同治组H. PYlori的清除率没有明显差异.
- 陈春林陈曦李龙钦蔡明毅王雪微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 肥大细胞在大鼠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构建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免疫诱导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3组动物分别行气囊直肠扩张,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在直肠球囊扩张前实验组2予以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断颈法快速处死后取回盲部及结肠标本,行肥大细胞甲苯氨兰改良染色,分析3组大鼠肠道粘膜肥大细胞定量数据。结果3组SD大鼠直肠气囊扩张AWR评分结果显示,在注入扩展气体3ml及5ml时,AWR评分实验组1(2.50±0.52、3.91±0.28)、实验组2(2.33±0.49、3.33±0.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45、2.33±0.49(P<0.01、P<0.01);5 ml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AWR分值存在差异(P<0.05);3组SD大鼠肠道粘膜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肥大细胞染色显示,对照组回盲部及结肠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2.83±0.38、1.58±0.51)明显少于实验组1(6.66±0.65、4.17±0.72)及实验组2(6.58±0.99、4.00±0.72),两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IBS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
- 李龙钦祝金泉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内脏高敏感性动物模型
- 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 级、B级和C级3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随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浆D-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荣文1曾华礼王华秀王美榕1李龙钦
- 关键词:肝硬化D-二聚体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