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林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镀液
  • 2篇电镀
  • 2篇氧化铝
  • 2篇正交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氧化铝
  • 2篇化学镀
  • 2篇合金
  • 2篇合金镀
  • 2篇合金镀液
  • 2篇NI^2+
  • 2篇
  • 2篇CO^2+
  • 1篇电镀工艺
  • 1篇电解
  • 1篇镀镍
  • 1篇镀镍液
  • 1篇镀液寿命
  • 1篇氧化法
  • 1篇氧化法处理

机构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李自林
  • 6篇郑筱梅
  • 1篇童洁
  • 1篇孙成静
  • 1篇胡德金
  • 1篇高亚丽

传媒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表面技术
  • 1篇2003中国...
  • 1篇第一届京津沪...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镍基纳米氧化铝化学复合镀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研究了镍 磷 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制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铝、络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镀液pH、分散方式等诸因素对镀液性能和复合镀层质量的影响;得到纳米化学复合镀镀液的最佳组成。
郑筱梅李自林童洁胡德金
关键词:复合化学镀纳米氧化铝正交试验
镍-纳米Al<,2>O<,3>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本文研究了镍-纳米氧化铝复合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纳米微粒的用量、分散剂、分散方法、PH、电流密度、施镀条件等因素对施镀工艺和镀层外观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PH=4.5,t=60℃,电流密度≈3...
郑筱梅李自林杨玲刘光兵
关键词:复合电镀正交设计电镀工艺
文献传递
电解-化学两步氧化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含氰废液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了用电解 化学两步氧化法治理高浓度电镀含氰废液的技术及工艺 ,对该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技术及经济分析 ,试运行表明 ,两步氧化法管理方便 ,运行稳定 ,劳动强度低 ,出水达标率高 ,而且 ,经济上可行。
孙成静李自林郑筱梅
关键词:含氰废液氧化法电镀电解达标率
全光亮化学镀镍液及使用周期的研究
本文采用了最新的试验设计'均匀设计法'对电镀液组成进行优化,利用主光亮剂、辅助光亮剂和润湿剂三者的协同作用,获得了镜面全光亮的镍磷镀层,在此基础上用多次正交试验研究了诸多因素对镀液使用周期的影响,筛选出主因素并采用优化调...
李自林郑筱梅
关键词:化学镀镍镀液寿命
文献传递
用标准加入光度法同时测定镀液中的Co^(2+)与Ni^(2+)被引量:1
2006年
为寻找合金镀液中Ni^(2+),Co^(2+)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用标准加入光度法同时测定镀液中的钴和镍的研究。用钴的等吸收点波长490nm和530nm作为测定波长,以镍为标准加入组分,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作显色剂,溶液pH值为9~10。在镀液样品中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钴为100.4%,镍为101.5%,最大相对标准偏差钴为6.1%,镍为4.6%;还探讨了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准确度较高。
李自林郑筱梅
关键词:CO^2+NI^2+合金镀液
光度法同时测定合金镀液中Co^(2+)与Ni^(2+)
2006年
提出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镍钴合金镀液中Co2+与N i2+的含量。通过筛选确定PAR乙醇液作为显色剂。测得Co2+与N i2+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10 nm,490 nm,以此作为测定波长。该法的测量范围为30~1 200μg/LCo2+,25~1 000μg/L N i2+。讨论了显色剂用量、酸度及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显色条件。对4种镍-钴合金镀液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法精确度高,回收率达到99.7%,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李自林郑筱梅高亚丽
关键词:双波长镀液镍-钴合金CO^2+NI^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