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琰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黄斑
  • 4篇血管
  • 4篇年龄
  • 4篇年龄相关
  • 4篇年龄相关性
  • 4篇黄斑变性
  • 3篇单抗
  • 3篇断层扫描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视网膜
  • 3篇年龄相关性黄...
  • 3篇注射
  • 3篇网膜
  • 3篇相关性黄斑变...
  • 3篇玻璃体
  • 3篇成像
  • 2篇单抗治疗
  • 2篇调整缝线
  • 2篇新生血管性

机构

  • 14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李琰
  • 10篇邵玲
  • 8篇闫淑
  • 8篇杜敏
  • 3篇熊凤枝
  • 3篇刘钰
  • 2篇杨凯转
  • 2篇陈梦平
  • 1篇刘丹
  • 1篇陈鹏
  • 1篇冯珂
  • 1篇廖士贤
  • 1篇朱淑敏
  • 1篇张晓利
  • 1篇赵志玲
  • 1篇段娜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眼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眼底激光,试验组予以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96%(66/71)较对照组[76.06%(54/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最佳视力矫正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41%(1/71)]较对照组[11.27%(8/7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提高疗效,减少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邵玲李琰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眼底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佳矫正视力
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测视乳头形态、RNFL厚度诊断青光眼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测视乳头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诊断青光眼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8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视野平均缺损程度分为早期(73例)与中晚期组(109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100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测视乳头形态、RNFL厚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视盘面积(DA)为(2.49±0.32)mm2,早期组为(2.43±0.34)mm2,中晚期组为(2.39±0.38)mm2,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中晚期组患者与对照组其余视乳头形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晚期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和敏感度最高;早期患者杯盘比(C/D)的AUROC和敏感度最大,中晚期患者垂直C/D的AUROC和敏感度最大。结论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可客观准确的检测视乳头形态以及RNFL厚度的改变,同时视乳头形态以及RNFL厚度参数可作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指标。
李琰邵玲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青光眼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一年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年后视力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wAMD患者50例(50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的BCVA。分析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及提高程度与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基线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及CNV的类型(经典为主型、微小经典型、隐匿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CFT、CNV的面积,CNV的类型。结果治疗前BCVA为(53.4±14.5)个字母,治疗1年后BCVA为(61.3±20.5)个字母,提高(7.9±8.5)个字母(t=-6.564,P<0.01)。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与基线BCVA正相关(B=0.483,P=0.001),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的类型负相关(B=-0.211,P=0.005;B=-0.202,P=0.005);治疗1年后BCVA的提高程度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类型负相关(B=-0.509,P=0.005;B=-0.488,P=0.005)。三种类型的CNV中,经典为主型CNV治疗1年后的BCVA较差,隐匿型的终末BCVA较好,经典为主型BCVA提高程度较少,微小经典型提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经典为主型CNV、CNV面积大者,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1年后视力改善较小、预后差;基线视力较好者会有较好的终末视力。
闫淑邵玲杜敏沈策英李琰刘钰晁阳阳杨凯转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力
儿童全麻斜视手术中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的应用研究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全麻斜视手术中悬背式调整缝线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儿童86例(143眼)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78眼),女38例(65眼)。年龄3.3-13.6岁,平均(8.5±1.4)岁。包括共同性内斜视35例、共同性外斜视51例。在全麻下进行斜视矫正术,术中采用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术后随访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成功率。结果 86例斜视手术59例全麻清醒后眼位正位,无需再次调整。27例需再次调整,术中调整率为31.40%。27例调整患者中18例达到理想眼位,治愈率由未调整前的68.60%提高到89.5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愈率为89.53%、88.37%、87.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背式缝线后徙术适用于儿童全麻斜视矫正术,使斜视手术成功率提高。
熊凤枝李琰
关键词:斜视手术后徙术
改良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在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改良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5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改良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即采用双切口下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眶隔筋膜复合瓣和额肌瓣,经眶隔后隧道重叠吻合)进行矫治,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3-18个月者共21例(27眼),术后良好者88.9%(24/27),好转者11.1%(3/27),无无效病例。部分病例早期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暴露性角膜炎、睑外翻和术后回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改良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具有悬吊更牢固、不易回退、重睑和睑缘弧度满意、美容效果明显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办法。
陈梦平段娜廖士贤李琰
关键词: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
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
李琰熊凤枝赵志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视网膜疾病的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视网膜疾病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22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视网膜疾病患者16例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6.69±9.88)岁;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14、2例。确诊COVID-19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63±0.89)d。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FP)、红外眼底照相(IR)、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2例4只眼。患眼中,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20只眼,其中合并棉绒斑6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10只眼。BCVA0.1~1.0。眼前节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观察分析患眼FP、IR、OCT影像特征。结果AMN20只眼中,黄斑中心或旁中心区不规则“地图状”微褐色病灶14只眼;FP检查未见明显异常6只眼;IR检查,患眼均可见黄斑中心或旁中心区不规则“地图状”弱反射;OCT检查,患眼均可见外核层中强反射伴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不连续;行FFA检查的2只眼,未见明显异常荧光。PLR10只眼,后极部和(或)视盘周围可见棉绒斑、视网膜出血,周边视网膜大致正常,其中可见Purtscher斑5只眼、黄斑水肿4只眼;OCT检查可见神经上皮层间强反射信号,神经上皮层间水肿6只眼;行FFA检查的2只眼,视网膜静脉管壁荧光素渗漏,后极部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前小动脉闭塞呈斑片状弱荧光,下方出血遮蔽荧光。结论COVID-19相关AMN的IR可显示病灶的轮廓,OCT显示病灶在外层视网膜;COVID-19相关PLR的FP显示病变通常在后极部和(或)视盘周围,OCT显示神经上皮层水肿。
杨凯转闫淑邵玲李琰刘钰杜敏陈梦平
正常眼黄斑无血管区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用OCT-A测量正常人黄斑无血管区的面积、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FAZ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53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5人,女38人,年龄19–53(31.7±8.3)岁.所有人均进行视力(最佳矫正...
闫淑沈策英杜敏邵玲李琰
关键词:中心凹
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最佳方式。方法对我院4年问收治的503例斜视手术后徙肌肉采用悬背式调整缝线或悬背式非调整缝线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3例斜视手术术后均获得较为完美的眼位。结论悬背式缝线适用于调整缝线和非调整缝线。使巩膜穿孔的危险降到最小。
熊凤枝张晓利李琰熊连珠冯珂陈鹏刘丹
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观察2015-01/2018-04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6例11眼,其中男2例3眼,女4例8眼,年龄52. 5±1. 7(43~67)岁。眼前节、眼压及ERG均未见异常,无家族史。最佳矫正视力(BCVA):0. 08~0. 8,EOG:9眼正常,2眼轻度下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特征。结果:眼底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见约≤1PD大小的黄色斑块;卵黄样物质沉积处在FFA及ICGA均呈低荧光,部分在FFA晚期出现荧光积存; OCTA B-scan示卵黄样物质沉积在感光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之间,随着疾病的进展,感光细胞层逐渐被破坏,外核层变薄,RPEBruch膜复合体层变薄或消失; 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见暗区,周围见强反射信号,En-face图像见暗区。结论:多种成像模式相结合有助于AFVD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准确评价预后。
闫淑朱淑敏杜敏邵玲沈策英刘钰李琰
关键词: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荧光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