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检测对脑卒中危险度评估机制研究初探
- 目的将超声无创检测颅外段动脉的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资料与临床病例资料对照,建立无创伤性检测和判断脑动脉血管系统状态的新方法,作为卒中危险度的评估机制。方法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U...
- 赵宝珍柳标姥义贾庆帅杨燕白冰李婷金修才张波薛海萍
- 文献传递
- 兔单侧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模型与脑血管超微结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US)和病理学检查技术检测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模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对脑组织微细血管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正常对照组5只(Ⅰ组)、病例组10只(Ⅱ组)。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病例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单侧颈动脉Ameriod环植入手术,建立单侧颈总动脉狭窄以至逐渐闭塞模型,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植环前、植环后第2、3、4周颈总动脉IMT、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Ⅰ组进行对照。检查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结果Ⅰ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兔右侧颈动脉在植环术前4周变化不明显,植环术后第2、3周血流束逐渐变细,血流速度增高,第4周血流速度降低,4周末时无血流及流速曲线显示,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P<0.05);光镜观察Ⅱ组新生的微小血管较I组增多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脑线粒体、内质网等发生脑缺血后形态学改变。结论2D-CDUS能直观、实时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进展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颅外段动脉狭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病理学检查技术,尤其电镜检查技术,可为临床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研究。
- 李婷赵宝珍陈辉叶煦亭王颖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颈动脉粥样硬化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高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实验研究
- 目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模型,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2DCDUS)评价兔颈动脉的解剖学结构及不同时间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二组:正常对照组...
- 李婷赵宝珍
- 文献传递
- TR-Band压迫时间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评价TR-Band压迫时间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h首次减压与2h内减压相比并不能更好地预防出血RR=0.83,95%CI(0.38,1.81),2h以后首次减压预防出血效果更好RR=2.01,95%CI(1.27,3.19),压迫持续时间6h以上也不能更好地预防出血RR=2.37,95%CI(0.93,6.06),而术后2h内首次减压对肿胀、疼痛、紫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预防效果较好。结论 TR-Band压迫2h后首次减压、持续6h后完全解除压迫预防出血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肿胀、疼痛、紫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首次减压时间控制在2h内的预防效果更好。
- 李婷尹秋馨陈佳云曹爱芳
-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