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的结构以及围食因子对非淀粉多糖的响应
- 为了揭示河蟹肠道围食膜的结构与功能,选取平均体重30g的中华绒螯蟹,解剖,取肠道和围食膜,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及围食膜的基本形态,采用几丁质酶溶解法和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围食膜的基本组...
- 李婷蔡春芳朱健明何捷吴韬叶元土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围食膜
- 阳澄西湖水质与鲢土腥异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探究富营养湖泊水质对养殖鱼类土腥异味的影响及其净化规律,在阳澄西湖设置了6个网围养殖区(A-F),面积分别为167、453、567、190、1000、400 hm2,于2009年初开始陆续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养殖品种,次年春节前后捕捞并补放鱼种。2009-2011年连续3年跟踪监测了各围养区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Mn)、叶绿素a(Chl-a)浓度,2012年5月从各围养区分别取鲢10尾,分析其肌肉中土臭味素(GSM)和2-甲基异茨醇(2-MIB)含量,另从土腥异味较重的网围中取70尾鲢在清水中净化,并于净化后不同时间监测其肌肉中GSM和2-MIB含量。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处于劣Ⅴ类,但Chl-a浓度在蓝藻水华阈值以下;网围养殖区鲢的肌肉中GSM和2-MIB含量较高,且与TN、TP、Chl-a浓度均显著正相关。经过8 d净化,鲢肌肉中GSM和2-MIB浓度分别下降了55%和72%,经过32 d净化,GSM和2-MIB含量低于检出限。阳澄西湖围养滤食性鱼类有效控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表明鱼体的土腥异味与水质有关,可通过32 d的净化,消除鲢的土腥异味。
- 朱健明蔡春芳杨超叶元土张倩吴韬李婷龚宏伟王泉林
- 关键词:水质
- 氧化鱼油诱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路的应激反应
- 2015年
- 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6OF),采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通路中GCLC、GSR、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及GSH的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72d的养殖结果显示:6F组GCLC的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GSR的表达活性均下调,6F和4OF组间显著下调(P〈0.05);GSTPI的表达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与饲料中(EPA+DHA)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6F组外,其余各组MGST1的表达活性均较6S组显著下调(P〈0.05),且MGST1的表达活性与饲料丙二醛(MDA)含量呈二项式关系,与6S组相比,其余各组肝胰脏中GSH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氧化鱼油引起草鱼GSH/GST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相适应,肝胰脏GSH合成相关基因和MGST1的表达活性下调,而GSTPI的表达活性增强。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和GSH含量随饲料中氧化鱼油的增加呈梯度变化。
- 林秀秀叶元土蔡春芳吴萍黄雨薇陈科全李婷罗其刚
- 关键词:草鱼肝胰脏氧化鱼油GSH抗氧化系统
- 中华绒螯蟹两种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 围食膜蛋白是构成围食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围食膜功能发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已获中华绒螯蟹围食膜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为基础,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了两种围食膜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命名为Es...
- 朱健明李婷蔡春芳何捷王志吴萍叶元土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RACE技术RT-QPCR
- 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结构观察及其主要蛋白质种类的鉴定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的分泌、形态和功能,实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及围食膜的基本形态,采用几丁质酶溶解法和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围食膜的基本组成成分,采用液相色谱电离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了围食膜蛋白的种类。显微切片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整个消化道表面都有围食膜存在,除中肠外围食膜区室化作用明显;围食膜与上皮细胞分离时,柱状细胞变成不规则圆形,核消失。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形成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和分泌泡;中肠上皮细胞表面密生微绒毛。围食膜能被几丁质酶溶解,围食膜蛋白质SDS-PAGE图谱显示有7条比较清晰的电泳条带,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40 ku以上。LC-ESI-MS/MS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围食膜蛋白主要包括钠、钾-ATP酶、ATP合成酶、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硫氧还原蛋白、加氧酶等。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的围食膜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可能参与免疫、渗透调节和营养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
- 李婷蔡春芳朱健明何捷吴韬叶元土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围食膜
- 不同水溶性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淀粉多糖(NSPs)的水溶性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向饲料中分别添加12%的可溶性果胶(SP组)、不溶性果胶(ISP组)、可溶性木聚糖(SX组)和不溶性木聚糖(ISX组),饲养初重为1.6...
- 朱健明蔡春芳吴韬李婷叶元土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果胶木聚糖肠道菌群水溶性
- 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揭示植物性饲料中非淀粉多糖(NSP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潜在抗营养作用,本试验研究了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将果胶、酶解果胶、麦麸(木聚糖源)、酶解麦麸分别以8%、8%、30%和3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5.9±0.4)g的中华绒螯蟹8周,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过量投饲。消化率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2.0±5.1)g中华绒螯蟹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结果显示:各组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果胶组血清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木聚糖组和酶解木聚糖组(P<0.05),后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果胶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和酶解木聚糖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酶解木聚糖组(P<0.05)。中华绒螯蟹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呈现果胶组<酶解果胶组<木聚糖组<酶解木聚糖组的态势,果胶组干物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酶解木聚糖组(P<0.05)。各组中华绒螯蟹肠道上皮均覆盖围食膜,未见各组中华绒螯蟹在围食膜厚度、皱襞宽度和皱襞高度上有明显不同。由此得出,果胶和木聚糖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不影响其肠道形态;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的抗营养作用强度不同,总体上表现为果胶的抗营养作用大于木聚糖。
- 吴韬张振龙蔡春芳叶元土李婷朱健明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果胶木聚糖
- 姬松茸中Cu,Zn,Ag,Cd和Hg累积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对三种不同产地的姬松茸子实体,经过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了其中Ag,Al,As,Au,B,Ba,Bi,Ca,Cd,Cr,Co,Cu,Fe,Hg,K,La,Mg,Mn,Mo,Na,M,P,Pb,Rb,S,Sb,Se,Sn,Sr,Ti,V和Zn等32种元素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分析了其中Hg元素的形态.另外,还探讨了Cu,Zn,Ag,Cd,Hg及一些相关元素在姬松茸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与一些常见种类的大型真菌相比,姬松茸对Cu,Zn,Ag,Cd,Hg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累积的Hg主要以Hg^(2+)形态存在,CH_3Hg^+占总Hg比例在15%以下.Cu,Zn,Ag,Cd和Hg在姬松茸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为:从菌柄下部到上部、从菌盖中心到边缘元素含量逐渐增加;P有助于提高姬松茸对Cu,Zn,Ag,Cd,Hg的累积能力,而Ca似乎起拮抗作用.
- 王小平李婷李柏
- 关键词:姬松茸汞
- 禁食对黄颡鱼免疫和消化机能的影响
- 本实验旨在探讨禁食对黄颡鱼免疫和消化机能的影响。用商品饲料及小杂鱼驯养平均质量为42g的黄颡鱼一周后,一组继续饱食投喂(对照组),另一组开始禁食,并分别在禁食1、3、7d、以及恢复投喂1、3、7d后取样分析脏体比、肝体比...
- 李婷宋霖蔡春芳叶元土
- 关键词:黄颡鱼胃肠道
- 饲料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为了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配制脂肪水平3.03%、4.47%、5.91%、7.35%、8.79%和10.23%的6种等蛋白(30%)半纯化饲料,饲喂体重(8.72±...
- 李婷蔡春芳叶元土张振龙吴韬
- 关键词:团头鲂脂肪水平血清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