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凤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R危机理论的风险管理在预防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4R危机理论的风险管理在预防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4R危机理论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LDVT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变化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液流变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4R危机理论的风险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状态,从而降低LDVT发生率。
- 李志梅周小玲李圣凤
- 关键词: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管理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布地奈德1mg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0.5ml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甲基泼尼松龙40mg静脉输入,每天2次。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呼吸困难评分、肺部啰音相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除口腔真菌感染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使用方便,对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减少了输液量,减轻了心肺负荷,同时也减少患者输液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 李圣凤王龙凤吴凯
- 关键词: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 不完全拔管置管法在脑卒中急性期鼻胃管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完全拔管置管法在脑卒中急性期鼻胃管置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脑卒中急性期需要鼻胃管置管的7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当出现胃管反折入口腔、误入气管等插管意外时,拔出胃管重新置管;试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出现胃管反折入口腔、误入气管等置管意外时,采用不完全拔管置管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舒适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完全拔管置管法提高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鼻胃管置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李圣凤
- 关键词:脑卒中
- 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Motricity指数中下肢肌力积分(MI-L)、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结果研究组FMA,BBS,MI-L,MBI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步行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可加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圣凤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下肢功能
-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被引量:2
- 2009年
- 李圣凤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护理
- 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56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低于干预前所得数值,吞咽功能评分数值、运动能力评分数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得数值,吞咽功能评分数值、运动能力评分数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吴玉琴范琳李圣凤贾宇秋王云
-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 预见性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经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指标(包括股静脉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静脉管径、下肢静脉通畅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股静脉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静脉管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T、APTT、INR、D-D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IHSS、Barthel指数、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预防VTE效果满意,特别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提升溶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李圣凤李志梅范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见性护理溶栓治疗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60例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3例,包括皮肤黏膜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论加强溶栓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预后。
- 李圣凤李志梅
- 关键词:阿替普酶脑梗死出血并发症护理干预
- 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吞咽训练及拔管时机的选择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及拔管时机的选择。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遵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40例,置管后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并适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重新置管率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后,留置胃管时间、适时拔管率、再次插管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留置胃管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并根据饮水试验的结果适时拔管,可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李圣凤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吞咽训练拔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