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红
- 作品数:40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转型期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被引量:1
- 2008年
- 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具体表现在: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当薄弱且极不稳定,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来完成,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们内心呈现出孤寂失落感与满足感并存的双重特点。另外,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导致家庭和整个社区尊老养老文化基础动摇。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应从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
- 李华红
- 关键词:社会转型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人口流动
- 转型期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被引量:5
- 2008年
- 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具体表现在: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当微弱且极不稳定,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来完成,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们内心呈现出孤寂失落感与满足感并存的双重特点。另外,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导致家庭和整个社区尊老养老文化基础动摇。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应从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
- 李华红
- 关键词:社会转型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人口流动
- 贵州农村贫困现状观察及精准扶贫研究——基于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视角被引量:3
- 2018年
- 当前贵州农村的贫困或反贫困呈现出“多、广、深、集、综、曲”等特点,即:贫困人口底数“多”、贫困发生面“广”但分布不均、贫困程度“深”、地理集群性贫困和复合型贫困交织、贫困人口的“四多四少”、减贫速度的“快——慢——快”曲线变化等。近些年来,贵州农村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第三方评估发现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方“不精准”现象严重;“三精准”工作聚焦不够;帮扶方法陈旧、帮扶下力不深;干部的知、行不太到位;产业扶贫整体效应发挥有限;扶贫政策宣传“短板”突出;部分村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居环境较差;个别村寨干群关系较紧张;相关档案资料或信息管理较欠缺等。对此,要进一步提升贵州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还必须牢固树立“五大扶贫理念”、补救式落实好相关基础工作、做好“纠错”“检错”和“四抓”工作、多方培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造、加大“纵向”的扶贫考核力度等。
- 李华红
- 关键词:贫困现状扶贫开发第三方评估贫困人口经济增长点
- 贵州农村扶贫开发成效认识、理性思考与路径优化
- 2019年
- 近年来,贵州农村扶贫成就显著,但仍存在诸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扶贫“堵点”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扶贫模式单一、反贫困的边际效益下降、扶贫中人文关怀不够、扶贫式分化或不平衡、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不畅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贵州农村脱贫攻坚质效,须抓好产业扶贫、严控返贫风险、开展法治扶贫、“统筹兼顾”扶贫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
- 李华红张茜
- 关键词:农村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
-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样态
- 2024年
-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乡村人口比重从2005年的57%下降为2023年的33.8%。在此过程中,包括贵州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乡村人口减少、劳动力缺失、农村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演变趋势而走向现代化,亟待关注和研判。乡村治理应趋向多元主体。
- 李华红
- 关键词:乡村人口农村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 金融危机下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工资水平,以及他们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但它并不是一个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决定因素。实际上,西部欠发达地区低就业率还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供求矛盾、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就业政策有关。要缓解目前的就业矛盾,就应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四个方面的角度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 李华红
- 关键词:金融危机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
- 人口双向流动中的科技信息服务与贵州新农村建设研究
- 2011年
- 人口双向流动将是贵州农村社会必须面对的一种"常态化"趋势,这种趋势的存在也会使得贵州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处于一种"两难"困境:劳动力外流引致的农村"空心化",降低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实际运行效果和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的建设质量;农村劳动力大量返乡,又使得现有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不堪重负"。
- 李华红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十二五”期间贵州农村三类劳动力规模估算被引量:3
- 2011年
- 农村人口流动必然会引致三类群体产生:外出农民、返乡农民和留守农民群体。使用1996—2009年贵州省统计资料,通过线性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方法,对这三类农民群体"十二五"期间规模的预测表明:期间留守农民人数将缓慢减少;外出农民和返乡农民人数则不同程度地增加;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时,三类群体规模分别将达1 162.75万人、749.42万人和62.74万人。
- 李华红
- 关键词:流动人口返乡农民留守农民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
- 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文情怀”考量与战略抉择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人文情怀是新型城镇化最本质的精髓,它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就地就近城镇化、留住乡愁等核心内涵。西部山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人文不足现象,即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到位、留守农民受益度相对较低、城镇化发展的(大)城市倾向、特色资源产业力发挥不畅、"三非"问题等。正因为西部山区存在这些人文缺失和人文迷失现象,才使西部山区只有城镇式的建设,而没有城填化的生态。因此,要进行相关的人文补正,实施协同战略,主要包括发展协同、制度协同和文明协同等。
- 李华红
- 关键词:人文情怀新型城镇化
- 人口双向流动中的西部地区农民科技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基于贵州的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人口双向流动的结果是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分离出了外出农民、留守农民、返乡农民三类群体,这三类群体因其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偏好不同而引致了农村科技信息传播与服务的"两难"困境。"两难"困境实际上是西部地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低下问题的外在表现,其内在致因还与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等客观因素有关。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就要牢固树立"需求决定供给"理念,要从各类型农民人文科技素质、"信息生产源"、组织管理体制、信息传播方式与服务模式等几方面着手以改善相关科技信息服务环境。
- 李华红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