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荣

作品数:37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活性
  • 6篇海冰
  • 5篇蛋白
  • 5篇蛋白酶
  • 5篇土壤
  • 5篇细菌
  • 5篇细菌多样性
  • 4篇单胞菌
  • 4篇系统发育
  • 4篇夏季
  • 4篇抗菌
  • 4篇抗菌活性
  • 4篇可培养细菌
  • 4篇RRNA
  • 4篇DGGE
  • 4篇RDNA
  • 3篇多样性
  • 3篇酶学性质
  • 3篇海洋细菌
  • 3篇放线菌

机构

  • 26篇中国极地研究...
  • 10篇国家海洋局
  • 7篇复旦大学
  • 5篇山东大学(威...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37篇李会荣
  • 26篇俞勇
  • 18篇陈波
  • 17篇曾胤新
  • 8篇罗玮
  • 5篇任大明
  • 4篇杜宗军
  • 3篇苗祯
  • 3篇何剑锋
  • 3篇马吉飞
  • 3篇董宁
  • 2篇张晓华
  • 2篇鲍宝龙
  • 2篇杨桂梅
  • 2篇唐文乔
  • 2篇许丹
  • 1篇任大民
  • 1篇黄路标
  • 1篇樊成奇
  • 1篇周啟辉

传媒

  • 10篇极地研究
  • 6篇微生物学报
  • 4篇高技术通讯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2006全国...
  • 1篇国家“863...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海洋细菌BSw20353的胞外蛋白酶性质被引量:9
2006年
从北极楚科奇海水中分离到一株产蛋白酶耐冷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BSw20353。该菌可合成多种胞外蛋白酶,而培养温度影响蛋白酶的合成。分离纯化出其中一种在15℃、25℃培养时均有生成的酶:该酶最适作用温度55℃;最适pH8;金属离子Hg2+、Sr2+抑制酶活,Fe2+、Mn2+则具有激活作用;该酶属于金属蛋白酶,受螯合剂邻二氮杂菲、EDTA及EGTA抑制,基本不受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TPCK及TLCK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对该酶无抑制作用,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则具有一定抑制作用;SDS、二硫苏糖醇、碘乙酸可抑制酶活;而在变性剂尿素、盐酸胍作用下,酶活反而有所增高。
曾胤新俞勇李会荣陈波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部分酶学性质被引量:36
2003年
从南极乔治王岛冻土来源的 76株低温细菌中筛选到 13株低温脂肪酶产生菌 ,对其中的BTs10 0 2 2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 ,菌株BTs10 0 2 2属于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但与已定名的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差异 ,与未定名的Pseudomonassp .PsB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故将其暂定名为Pseudomonassp .BTs10 0 2 2。对该菌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 2 4℃ ,对热敏感 ,6 0℃处理 30min仅残留 2 5 %酶活性 ,酶的适宜作用 pH范围在7.0~ 9.0 ,最适 pH为 8.0。
俞勇李会荣陈波曾胤新任大民
关键词:假单胞菌DNA酶学性质低温脂肪酶热稳定性
暗纹东方鲀几种组织中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16S rDNA特征序列PCR-DGGE法,分析了不同饵料饲养的暗纹东方鲀的表皮、肠道和河鲀毒素累积组织(肝和卵巢)中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根据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45种可培养细菌,在这些细菌中,以变形细菌的gamm a亚群占多数,其它分别隶属于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摄食不同饵料的暗纹东方鲀,其肠道、表皮或河鲀毒素累积组织中的细菌菌落组成是不同的,但不管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或天然饵料,在暗纹东方鲀的肠道、表皮或河鲀毒素累积组织中,均发现已有报道的可产河鲀毒素的细菌类群,表明饵料来源对暗纹东方鲀的河鲀毒素产生不是必需的。
杨桂梅鲍宝龙李会荣唐文乔任大明
关键词:暗纹东方鲀RDNA
一种高效培养极地低温微藻的简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藻类应用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效培养极地低温微藻的简易方法。它包括应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夹套式玻璃培养管,在夹套式玻璃培养管的夹层中通入低温冷却液来稳定培养液温度,使得在常温培养室内能进行极地低温藻类培养。通过在每...
罗玮李运广汪靓李会荣朱艳红陈守文伍阳楼妍颖
文献传递
北极太平洋扇区深海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对北极太平洋扇区4个站位深海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进行了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40条序列归属于4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占全部序列的75%)、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群(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占10%)、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占10%)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占5%).其中变形细菌(包括α、β、γ和δ-Proteobacteria),而γ-Proteobacteria占全部序列的62.5%,是很明显的优势类群.在这些细菌类群中,β、γ-Proteobacteria在4个站位沉积物中均有分布.
苏玉环李会荣李筠俞勇陈波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极地环境样品中的细菌系统进化组成分析
采用不经培养的rRNA方法,对1999年采集的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长城站附近的6份表层土壤样品、2001年采集自不同站位不同深度的52份南极海水样品以及2002年北极加拿大海盆不同站位不同深度的59份海水样品和冰站卤水、...
李会荣
关键词:PCR-DGGE表层土壤海冰
文献传递
北极苔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北极地区具有高纬度、低温、高辐射等独特的环境条件。北冰洋及周围大面积的陆地区域鲜有人类踪迹,其中微生物数量不可低估。本研究旨在了解北极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对来源于北极黄河站附近的7份不同植物根下苔原土壤进行直接涂布和富集培养后涂布。【结果】共获得细菌菌株721株,对其中608株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归属于86个属,229个种,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4.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8%)、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和奇异球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6%)。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22株细菌菌株为潜在新种/属。从分离菌株中筛选出16株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或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生长的拮抗菌。【结论】获得了北极土壤地区特有的微生物菌株资源,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的活性物质提供了菌株基础。
贺瑞含杜宗军俞勇李会荣
关键词:细菌分离抗菌活性
来自南极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sp.)InS609-2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024年
【背景】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sp.)InS609-2是一株分离自南极洲罗斯海特拉诺瓦湾的恩克斯堡岛土壤中潜在的极地放线菌新种。尚无研究报道Nocardioides sp.InS609-2的全基因组序列,缺少对其功能基因、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比较基因组学等的研究。【目的】解析Nocardioides sp.InS609-2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以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资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菌株InS609-2进行全基因组完成图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和共线性分析等。【结果】基因组最后得到的总长度为4524052 bp,G+C含量为69.42%,预测到4656个基因、56个tRNA和6个rRNA。根据Nocardioides sp.InS609-2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别有3761、3052、1767、4134和2725个基因在COG、GO、KEGG、NR和Swiss-Prot数据库中提取到注释信息。同时,还预测得到19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60034。Nocardioides sp.InS609-2与N.dokdonensis CP015079、N.yefusunii CP034929、N.euryhalodurans CP038267、N.seonyuensis CP038436、N.daphniae CP038462和N.okcheonensis CP087710这6株基因组同源性比较高的类诺卡氏菌进行共线性分析和蛋白聚类分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是7个基因组间既有保守性又各自有独特性。七个基因组共有44个蛋白聚类簇。最后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泛基因组、core基因组和基因组进化树分析,进一步挖掘了Nocardioidessp.InS609-2的基因组信息。【结论】从基因组层面上预测了Nocardioides sp.InS609-2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InS609-2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张琪琪李会荣张雨欣杨帆俞勇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次级代谢产物
5株北极微藻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7
2015年
对5株北极微藻,如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四棘藻(Attheya septentrion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DGGE分析,研究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5株微藻具有不同的藻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微单胞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藻际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藻蓝细菌)、α-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和γ-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组成,仅微单胞藻和脆杆藻检测出CFB(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小球藻由Cyanobacteria、CFB、α-Proteobacteria和β-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组成。微单胞藻的藻际菌群结构稳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组成差异不明显。3株硅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游离细菌主要由γ-Proteobacteria组成,小球藻的游离细菌主要为β-Proteobacteria,而5株微藻的粘附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组成。从DGGE图谱来看,在脆杆藻生长的延滞期、指数期和稳定期,其藻际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的16S rRNA基因扩增条带数量和位置均有明显差异,但优势扩增条带较稳定;其他4株藻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扩增条带比较稳定,说明藻际关联菌群结构较稳定。藻菌种间特异性关系为不同微藻藻株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隐藏在藻际环境中的信息。
苗祯杜宗军李会荣楼妍颖罗玮
关键词:RRNADGGE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kefir粒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以开菲尔(Kefir)粒为材料,经过DNA抽提和16S r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并切割电泳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现有的数据库进行了比较,对Kefir粒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GGE图谱中可检测到的8条带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中有7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登录的相关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8%,余下的1个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也大于96%。相似性大于98%的7个克隆中,有3个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2个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它2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首次报道了鞘氨醇杆菌作为优势菌群存在开菲尔Kefir粒中。
王荫榆李会荣贾士芳吴正钧郭本恒
关键词:开菲尔粒细菌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