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习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栽培
  • 5篇小麦
  • 5篇高产
  • 4篇栽培技术
  • 4篇食味
  • 4篇粳稻
  • 3篇氮肥
  • 3篇性状
  • 3篇优良食味
  • 3篇籽粒
  • 2篇氮素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选育
  • 2篇玉米
  • 2篇增产
  • 2篇弱势粒
  • 2篇食味品质
  • 2篇水稻
  • 2篇农业

机构

  • 15篇新乡市农业科...
  • 8篇河南省新乡市...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24篇李习军
  • 7篇王和乐
  • 6篇王书玉
  • 6篇范永胜
  • 5篇胡秀明
  • 5篇殷春渊
  • 5篇刘贺梅
  • 5篇孙建权
  • 4篇张栩
  • 3篇刘经纬
  • 3篇张长顺
  • 3篇夏彦莉
  • 3篇马朝阳
  • 3篇王玲燕
  • 2篇彭东
  • 2篇王蕊
  • 2篇赵治军
  • 2篇陈菊霞
  • 2篇唐振海
  • 2篇朱红彩

传媒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食用菌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北方水稻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以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伴能和土地精2种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的合理施肥和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均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改善夏玉米穗部性状,提高夏玉米产量,其中伴能的效果优于土地精,分期施肥的效果优于一次性底施。肥料增效剂与氮肥的最佳配施方式及施用量为:基施氮135 kg/hm^2+伴能2 250 m L/hm^2,追施氮135 kg/hm^2。在此条件下夏玉米实测产量最高,为10 838.7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为11 223.90 kg/hm^2。
王士坤唐振海董彦琪张德富马晓红李习军
关键词:肥料增效剂氮肥夏玉米农艺性状穗部性状
河南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2024年
河南省以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药材研究的重要区域,其道地药材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药效在中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作者从种植规模与品种特色、产业链发展、科技支撑与研发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总结了河南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河南省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徐鹏亮申思洋彭东李习军李连珍朱红彩马海涛王玲燕
关键词:道地药材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提升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被引量:1
2004年
李习军张长顺彭东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品种权保护
脱毒甘薯的种薯分级及其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脱毒薯一般分为脱毒原原种、原种和良种;脱毒薯生长势强,结署早;脱毒级别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原原种、原种、良种相比不脱毒甘薯增产幅度分别达57.3%、31.2%、22.8%,出干率提高1%-2%.
黄玉波李习军庄秋丽姜秀芳张书中
关键词:脱毒甘薯增产
常规粳稻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将成为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食味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现阶段水稻育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18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与食味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来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的途径。结果表明:茎秆粗度、生育期长短、有效穗数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有效穗数、生育期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茎秆粗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黄淮优质常规粳稻育种过程中应选择生育期稍长、茎秆较细、有效穗数较多和籽粒偏小的植株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提高,以上结果为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有待进一步求证。
田芳慧黄金华张倩倩李习军王书玉王和乐邵性宽胡胜利王东海
关键词:常规粳稻生育期农艺性状食味品质
玉米芯颗粒度对秋栽平菇发酵料理化特性的影响
2023年
以4种不同颗粒度的玉米芯为试材,建堆发酵,采用对应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测定方法,研究了堆体理化特性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玉米芯颗粒度范围。结果表明:颗粒度0.2~0.5 cm和0.5~1.5 cm的发酵料,发酵最高温度保持在70~80℃,发酵结束时,碳氮比分别为37.9和39.2,pH分别为7.32和7.37,持水系数分别为3.39和3.32,含水量分别为62.7%和61.1%。玉米芯颗粒度1.5~2.5 cm和2.5~3.5 cm的发酵料,发酵最高温度保持在50~60℃,发酵结束时,碳氮比分别为44.5和46.2,pH分别为8.52和8.49,持水系数分别为3.22和3.18,含水量分别为56.4%和53.8%。颗粒度0.2~0.5 cm和0.5~1.5 cm的发酵料,对平菇菌丝快速生长、提高平菇产量更为有利,适宜作为平菇发酵料的主要原料。
马玮超范永胜李习军任广乾张玉红谭秀芳
关键词:玉米芯颗粒度平菇理化特性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耐低磷性鉴定及指标筛选
2024年
为研究不同耐低磷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耐低磷小麦品种的鉴定和耐低磷指标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159个河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耐低磷指标进行降维,利用隶属函数法求得综合得分(D值),对不同品种小麦耐低磷性进行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的分析方法对各试验材料的D值进行分类,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方程。结果表明,小麦耐低磷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有6对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有52对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对12个耐低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6.305%,其中,第1主成分(40.049%)和第2主成分贡献率较高(27.424%),分别代表了茎叶部因子和根部因子在磷高效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得分D值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4.0处,试验材料被分为5类:耐低磷型9个(5.660%);中度耐低磷型35个(22.013%);一般型62个(38.994%);中度敏感型39个(24.528%);敏感型14个(8.805%)。通过构建小麦耐低磷性的最优方程(R^(2)=0.997),根部干重、根部磷累积量、株高、根部鲜重、根长、茎叶部鲜重等6项指标对小麦耐低磷性有重要影响作用。综上所述,低磷胁迫环境对小麦苗期各项指标都有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耐低磷品种9个,耐低磷性重要指标6项,可为开发磷效率更高的新小麦品种和优化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李洋付亮范永胜周思远任星旭李永珍李习军夏彦莉马华平
关键词:小麦主成分分析
复合生物菌肥在大豆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初报被引量:4
2014年
在周口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了大豆施用复合生物菌肥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肥具有促进大豆植株尤其是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的作用。在低肥力土地上,复合生物菌肥的增产作用不显著,大豆专用复混肥的增产作用较为显著;复合生物菌肥和专用复混肥配施的效果最好。
黄玉波庄秋丽李习军
关键词:生物菌肥大豆
优质强筋高产多抗高效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
赵宗武蒋志凯董昀马华平范永胜刘朝辉王映红陈菊霞李习军吕晶
新麦19号是新乡市农科院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下育成的半冬性中早熟优质强筋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河...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粳稻新稻18号强、弱势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1
2013年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2011年在7个纯氮水平,2012年在6个纯氮水平下,测定了结实期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分析了籽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明确了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处理籽粒灌浆速率高于高氮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快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快39.51%和20.34%,255.0kg/hm2纯氮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为1.14mg/(粒·d),比弱势粒快40.83%,平均灌浆速率N0处理最快,为0.74mg/(粒·d),比弱势粒快28.50%。活跃灌浆期粒重,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无氮肥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前中期强弱势粒粒重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籽粒充实度则表现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势粒相关不显著;灌浆前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的加工品质呈负相关,其中弱势粒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灌浆后期强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外观品质呈显著负相关;灌浆高峰期(即花后24d)籽粒灌浆速率与加工品质呈正相关,与外观品质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说明增大灌浆前期弱势粒灌浆速率及提高灌浆高峰期和灌浆后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可以同步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薛应征张栩王和乐孙建权胡秀明李习军
关键词:超级粳稻籽粒灌浆氮肥强势粒弱势粒稻米品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