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4例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可疑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金邵华周柏生李一民
- 关键词:唇裂病因学腭裂
- 1433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1433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唇裂390例,唇裂伴腭裂794例,单纯腭裂249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35:1),但在不完全性腭裂中,女性多于男性(1:0.87);在单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及完全腭裂中,左侧明显多于右侧(3.58:1);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例占总病例的6.35%;母亲妊娠初期经历危险因素316例,占22.05%;85.97%的患者来自农村;唇腭裂伴发其他畸型者42例,占2.93%。结论:多基因遗传与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是唇腭裂发病的重要因素。
- 金邵华李一民
- 关键词:唇腭裂
- 改良Millard法在单侧唇裂术后畸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采用改良Millard法手术矫正,术中行口轮匝肌重建,同期行鼻畸形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唇鼻畸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改良Millard法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一期手术未行口轮匝肌复位者。
- 金邵华李一民陈建
- 关键词:唇裂唇畸形鼻畸形
- 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直线缝合法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黏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修复前唇唇红及唇珠;在前唇瓣侧方设计蒂在鼻中隔方向的近三角形皮瓣(C瓣),在鼻前庭底部设计皮瓣(G瓣)同时,在鼻底裂隙两侧设计鼻黏膜瓣(D瓣和H瓣),以封闭鼻底;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患者上唇及唇红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鼻底封闭良好。结论:此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可获得较好的上唇形态,减少"口哨"畸形?口鼻瘘及术后动态畸形的发生。
- 金邵华李一民
- 关键词:双侧唇裂
- 单侧隐性唇裂整复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单侧隐性唇裂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例单侧隐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唇裂修复术进行手术治疗,C瓣中的肌肉向外旋转与鼻翼基底的口轮匝肌缝合,为了恢复唇弓的对称性,患侧唇峰上方设计三角形皮瓣。结果:25例患者中,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唇弓和上唇的形态恢复良好,患侧人中嵴较明显,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唇裂修复术治疗单侧隐性唇裂可以有效地恢复上唇的对称性和丰满度。
- 金邵华李一民吕洁陈建
- 关键词:单侧唇裂修补术
- 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手术设计时点X位于∠123的角平分线上,术中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和口轮匝肌的脱套式解剖,并同时行一期鼻畸形整复术。结果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临床应用68例,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5个月,1年内随访的42例中有3例双侧唇高不对称,6例双侧唇宽不对称;1年后随访的26例双侧唇高均基本对称,有2例双侧唇宽不对称。结论梯度旋转下降法是一种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好方法,该方法强调应将恢复组织移位作为整复治疗中最先考虑和实施的工作。
- 金邵华李一民
- 关键词: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