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成像
  • 9篇肿瘤
  • 9篇磁共振
  • 7篇影像
  • 6篇弥散
  • 6篇弥散加权
  • 6篇弥散加权成像
  • 6篇加权成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影像学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动脉瘤样
  • 4篇动脉瘤样骨囊...
  • 4篇腮腺
  • 4篇颌骨
  • 4篇瘤样
  • 4篇囊肿
  • 4篇骨囊肿
  • 4篇MRI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朱文静
  • 13篇余强
  • 9篇王平仲
  • 5篇王韶颖
  • 5篇石慧敏
  • 5篇艾松涛
  • 4篇陶晓峰
  • 3篇张春叶
  • 2篇孙琦
  • 2篇田涛
  • 1篇肖华
  • 1篇严孟宁
  • 1篇戴尅戎
  • 1篇谢毓芝
  • 1篇陈倩倩
  • 1篇刘玉
  • 1篇朱凌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12次全国...
  • 1篇第10次全国...
  • 1篇2014第八...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舌根及舌咽部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舌根及舌咽部实质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舌根及舌咽部实质性肿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及MR-DW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4组。第1组,良性实质性肿瘤(n=10);第2组,上皮癌(n=35);第3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n=16);第4组,恶性肿瘤(n=51,为第2、3组的合并)。在b值取0,1000 s/mm^2的情况下,计算各类肿瘤的ADC均值。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的ADC均值差异。使用SAS9.1软件包进行Wilcoxon检验,比较各组病变的ACD值差异。结果:第1组和其他3组之间的平均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2组和第3组之间的平均ADC值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病理类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平均ADC值最低,而神经鞘瘤的平均ADC值最高。另外,不同类型的上皮癌之间ADC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DWI能鉴别不同类型的舌根及舌咽部实质性肿瘤,对于良、恶性病变,上皮癌和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
朱文静余强王平仲石慧敏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舌根
舌和口底鳞状细胞癌和脉管畸形的MR-DWI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舌和口底鳞状细胞癌(SCC)和脉管畸形的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特点。方法:对治疗前行常规MRI和MR-DWI检查的65例舌和口底SCC和11例脉管畸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MR-DWI上,分别于b值为500 s/mm2和1000 s/mm2时获取其ADC均值,并进行t检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500 s/mm2和1000 s/mm2时,SCC的ADC均值分别为1.23×10-3mm2/s和0.904×10-3mm2/s;脉管畸形的ADC均值分别为1.79×10-3mm2/s和1.17×10-3mm2/s。统计分析显示两组b值情况下的ADC均值在SCC和脉管畸形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和口底SCC和脉管畸形之间具有不同MR-DWI特点,两者之间的差异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益信息。
朱文静艾松涛余强王平仲孙琦
关键词:口底磁共振成像
颌骨原发性和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和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ABC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49例患者行CT检查,24例为增强CT,2...
朱文静王韶颖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颌骨MRI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solid tumors affecting the root of tongue and pharyngeal part of tongue
朱文静
颌骨原发性和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和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ABC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49例患者行CT检查,24例为增强CT,2...
朱文静王韶颖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颌骨MRI
文献传递
28例中耳副神经节瘤影像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20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27例行MRI检查,22例行DSA检查。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14~73岁,平均3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影像学上,CT骨窗显示颈静脉孔及其周围骨质侵蚀性破坏,边缘毛糙(95%)。增强CT和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明显强化(100%)。MRI平扫T;WI和T;WI可见典型的"盐-胡椒征"(85.2%)。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97×10^(-3)mm^(2)/s(n=1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流出"型(94.4%)。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MRS)可见胆碱峰(77.8%)。DSA表现为富血供肿瘤染色(100%),最常见的供血动脉为咽升动脉(54.5%),其次为枕动脉(45.5%)。结论 HRCT及MRI应作为中耳副神经节瘤常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功能成像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DSA对栓塞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朱文静田涛王韶颖陶晓峰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颈静脉孔鼓室DSA
颌骨骨化纤维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颌骨骨化纤维瘤(OF)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化纤维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检查,14例行X线全景片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6例中女12例,男4例,发病年龄11~52岁,平均(29.3±12.0)岁;发生于下颌骨9例,上颌骨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主要影像学表现:16例病变均呈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楚,瘤腔内可见囊变区;多数可见分房(14/16),伴有磨玻璃密度影(10/16),间隔及边缘增强后可见强化(5/6),邻近牙根吸收(9/16);少数病灶可见边缘骨质中断(6/16),病变内有液-液平(3/16)、散在钙化(3/16)及埋伏牙(2/16)。结论:颌骨骨化纤维瘤(OF)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具有较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朱文静张春叶王韶颖石慧敏
关键词:颌骨肿瘤骨化性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舌和口底鳞状细胞癌和脉管畸形的DCE-MRI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舌和口底鳞状细胞癌(SCC)和脉管畸形的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特点。方法:对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的39例舌和口底SCC及9例脉管畸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最大斜率值,采用统计方法比较其在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之间的差异。结果:48例中TIC曲线可分3型:Ⅰ型35例(SCC34例,脉管畸形1例),Ⅱ型12例(SCC5例,脉管畸形7例),Ⅲ型1例(为脉管畸形),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的TIC类型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5.74,P<0.001)。舌和口底SCC及脉管畸形的TIC最大斜率平均值分别为42.08和37.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最大斜率值38.6为阈值,其鉴别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7.1%、66.7%和81.6%。结论:结合TIC曲线类型和最大斜率对舌和口底部SCC与脉管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艾松涛朱文静余强王平仲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舌肿瘤脉管畸形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舌根部实质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舌根部实质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根部肿瘤(神经鞘瘤3例,鳞状细胞癌21例,腺样囊性癌5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行术前MR-DWI检查。在...
朱文静余强王平仲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舌根表观弥散系数
文献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09年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依靠不同组织间水分子弥散的差异性,提供一种不同于常规T1和T2加权像的新的成像对比。该技术在超早期脑缺血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作用已被肯定,并已逐渐应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诊断。然而,DWI在头颈部病变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将对MR-DWI在头颈部疾病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朱文静余强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头颈部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