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家勇

作品数:283 被引量:761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5篇期刊文章
  • 49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医药卫生
  • 42篇生物学
  • 2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抗菌肽
  • 39篇细胞
  • 37篇基因
  • 36篇家蝇
  • 34篇蛋白
  • 27篇靶向
  • 23篇虫病
  • 22篇肝靶向
  • 19篇活性
  • 19篇家蝇抗菌肽
  • 19篇弓形虫
  • 18篇免疫
  • 17篇融合蛋白
  • 15篇教学
  • 14篇家蝇幼虫
  • 13篇生物信息
  • 10篇真核
  • 10篇真核表达
  • 8篇原虫
  • 8篇疟原虫

机构

  • 155篇广东药学院
  • 72篇广东药科大学
  • 56篇广东医学院
  • 7篇广东省中医院
  • 6篇苏州医学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湛江医学院
  • 3篇广州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长沙市第四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建材工业...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79篇朱家勇
  • 174篇金小宝
  • 69篇卢雪梅
  • 50篇褚夫江
  • 22篇马艳
  • 21篇李小波
  • 20篇马艳
  • 20篇汪洁
  • 19篇刘文彬
  • 18篇沈娟
  • 16篇梅寒芳
  • 14篇徐建华
  • 12篇齐平
  • 12篇王艳
  • 11篇许琴英
  • 11篇黄演婷
  • 11篇刘雷山
  • 10篇魏泉德
  • 10篇江钢锋
  • 10篇吴强

传媒

  • 20篇广东药学院学...
  • 1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0篇生物技术
  • 10篇广东医学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9篇中国病原生物...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7篇中国寄生虫病...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4篇药学教育
  • 4篇基础医学教育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生化药物...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5篇2016
  • 11篇2015
  • 26篇2014
  • 17篇2013
  • 22篇2012
  • 16篇2011
  • 22篇2010
  • 15篇2009
  • 20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稳定的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以便进行相关烧烫伤创面修复研究。方法取30只BALB/c小鼠,采用自制木质烫伤板,沸水浴法烫取直径8 mm的圆形创面,烫伤时间分别为5 s、10 s、15 s。伤后48 h,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筛选最佳创面烫伤时间。另取72只小鼠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采用擦刮法分别接种20μL菌浓度为1×106、l×107、1×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的菌液。接种细菌后72 h,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3、7、14 d的皮肤菌负荷,筛选最佳的细菌接种浓度。最后,按最佳条件建模后,观察创面的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中、愈后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此创面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10 s为深Ⅱ度创面的理想致伤时间,最佳接种菌浓度为l×108CFU/mL,此时期,14 d内菌负荷均高于l×105CFU/g。该模型的创面愈合时间(21±0.95 d)较正常创面愈合时间(15.92±0.34 d)明显延长(P<0.01),炎性反应明显,愈后不佳。结论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可作为感染创面防治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沈娟金小宝丁静朱家勇
关键词:烧烫伤金黄色葡萄球菌BALB
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源性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源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MTT比色法测定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Changs,Liver生长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家蝇抗菌肽Cecropin作用后4株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对照组不加家蝇抗菌肽Cecropin。结果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4株人源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作用效果相对较强。结论家蝇抗菌肽Cecropin能够影响人源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金小宝龚水明蒲俏虹朱家勇褚夫江梅寒芳
关键词:家蝇抗菌肽增殖凋亡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肝靶向干扰素(interferon-circumsporozoite protein,IFN-CSP)的免疫毒性作用。方法实验设IFN-CS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87×107IU/kg,5.6×107IU/kg,1.68×108IU/kg),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小鼠经皮下注射给药2周,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溶血空斑试验检测体液免疫的功能。结果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小鼠比较,肿胀度、脾指数、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低、中、高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肿胀度、脾指数、胸腺指数没有显著差异。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空斑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低、中、高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空斑数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IFN-CSP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这为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曾文婷卢雪梅汪洁金小宝朱家勇
关键词:迟发型超敏反应
dsRNA抑制SAG3表达对弓形虫入侵蛋白ROP2、MIC2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表面抗原3(SAG3)对弓形虫入侵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电穿孔的方法将针对SAG3基因3-′UTR区的dsRNA转入弓形虫速殖子体内,转染后的虫体感染Hela细胞,转染后2 h提取总RNA,RT-PCR检测SAG3的抑制效率,同时检测弓形虫入侵蛋白ROP2、MIC2的表达情况。结果dsRNA电穿孔转染弓形虫速殖子后抑制SAG3 mRNA表达,ROP2、MIC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抑制SAG3的表达影响ROP2、MIC2的表达。
张玉英汪琦朱家勇江钢锋覃姗姗李娟兰金小宝
关键词:弓形虫
543名幼儿蛲虫感染调查
1993年
近年来,全国已逐步实施人体寄生虫感染分布调查方案,在全国城乡广泛地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抽查。为了了解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我们于1985年始在我院大学生中结合人体寄生虫实验课中的粪便检查,开展线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如下。
朱家勇
关键词:线虫感染肠道
囊虫病免疫防卫能力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了解囊虫病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卫能力。用双抗夹心ELISA、直接ELISA、比色法检测了 30例囊虫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 6、IL 8、sIL 2R ,弓形虫感染率 ,一氧化氮水平 ,结果患者血清TNFα、IL 6、IL 8、sIL 2R ,弓形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果显示 ,囊虫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 ,免疫防卫能力低下。
魏泉德朱家勇
关键词:囊虫病
HSPA1L在H_2O_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HSPA1L蛋白在H_2O_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_2O_2(1 200、800、600、400、200、100、50、0μmol/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检测SH-SY5Y细胞HSPA1L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0μmol/L组比较,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了剂量依赖性损伤;SH-SY5Y细胞的存活率随H_2O_2浓度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HSPA1L蛋白的表达水平随H_2O_2浓度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 HSPA1L在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中,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这可能是细胞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一种补偿机制。
胡苗何茵如杨霞朱家勇梅寒芳
关键词:H2O2SH-SY5Y细胞
特定分子量明胶多肽分离分级及其过程特征分析
2012年
特定分子量明胶多肽的制备是药用明胶和胶原蛋白高值化应用的热点,但因明胶的多分散性和不均一性,不易实现特定分子量明胶的定向分离。本研究以数均分子量Mn4.5×104的明胶为原料,以Mn2.5×104~3.5×104的明胶多肽为分离目标,利用热降解、膜过滤及有机溶剂分级沉降工艺,制得Mn2.8×104且具有正态分布特征的明胶多肽;并对明胶在凝胶过滤色谱分析中的保留行为、膜分离特征及不同分级沉淀方式进行了探讨。
刘涛金小宝尹辉李明朱家勇
关键词:明胶胶原蛋白多肽
脑囊虫病患者血清NO水平及机体免疫状态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为研究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用比色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的NO水平,同时用直接ELISA检测脑囊虫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以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血清NO水平为(27.77±3.77)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组(50.04±6.23)μmol/L。脑囊虫病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23.3%)明显高于正常人(12%),与恶性肿瘤病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27.1%)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脑囊虫病患者有继发性免疫缺陷。
魏泉德艾春媚朱家勇
关键词:囊虫病一氧化氮弓形虫免疫
血吸虫病酶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1989年
自七十年代以来,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发展迅速。酶标记技术的深入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手段。目前,酶标记技术在血吸虫病诊断中应用日益广泛,并在诊断抗原和试验方法方面改进较多,已使该技术更能符合微量、高效。
朱家勇张国芳
关键词:血吸虫病免疫酶技术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