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
- 作品数:42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改革的公羊学分析
- 2015年
- 记者:如果对儒学知之甚少的读者问“什么是公羊学”,您会如何回答?曾亦:公羊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这几年政治哲学很热,而在儒家各种理论中,与政治理念和制度建设这些现实问题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公羊学。其他各种经典,对政治问题的讨论,不过只言片语而已,远不如《公羊传》那样系统和有解释力。公羊学的那些理论,譬如通三统、三世说、夷夏论等,即便放到今天,还是非常具有解释力的。像“通三统”,就是讲一个新的王朝如何处理和前面两朝的关系。
- 曾亦
- 关键词:公羊学学分政治哲学《公羊传》政治理念政治问题
- 论龚自珍的《春秋》学被引量:2
- 2018年
- 龚自珍长于诗文、政论,然其学术根柢则在《春秋》,实属晚清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述多不存于世,今据其所见文字而论其《春秋》学,或可见其思想之大概,并重点考察了其"《春秋》决狱"的思想。由此可见,其学术不仅上承汉以来公羊学者的经世传统,而且,对于晚清今文学的转向,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曾亦申占稳
- 关键词:经学公羊今文古文
- 孝道的构建与先秦儒家对古礼的改造——以丧礼中的祥、禫同异月问题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周末礼崩乐坏,孔子以孝道为中心,通过对旧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套新的社会、伦理及政治制度,从而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传统中国的发展过程。孝道本属家庭中的血亲伦理,然在西周宗法社会,孝道始终受到尊尊原则的压抑,至春秋中晚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孝道逐渐得到彰显,而儒家更是将孝道扩充开来并使之越出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普遍的社会、政治准则。文章围绕古代"三年之丧"中祥、禫这两种丧礼的关系入手,立足于先秦礼书中关于相关制度的记载,并结合汉以后历代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而揭示春秋以来彰显出来的孝道是如何深深影响到儒家对经典的具体诠释的。正因如此,儒家对孝道的高扬与现代中国对孝道的贬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 曾亦
- 关键词:孔子丧礼三年之丧
- 孝道、孔子改制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 孔子改制之说,乃公羊家的一贯主张。至晚清,康有为颇张大此说,盖欲假孔子改制之名,而变有清一代祖宗之法,乃至中国数千年之法。然而此说甫经提出,即受谤于士林。其后,变法百日而败,而持孔子改制之说者,亦鲜有其人矣。虽然公羊家改...
- 曾亦
- 文献传递
- 论儒家的“象贤”说对政治权力过渡的一种阐释——兼论《春秋公羊传》“讥世卿”及儒家对封建制的不同理解被引量:1
- 2018年
- 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来说,权力的过渡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君王层面实行世袭制,政府层面实行尚贤制,而民间基层社会实行乡贤制。然而,儒家素来主张"贤贤"或"尚贤"的政治理想,尤其对于政府各级官吏的选用,更是如此。但是,自"三代"以降,随着君主制的确立,同时要求遵循"亲亲"的原则。即便对于君王层面的政治权力过渡,儒家虽然认同传说中尧舜"禅让"这种理想模式,但落实到现实层面,大多采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模式,其实都属于"亲亲"原则的体现。然而,《尚书》中又有"象贤"一说,汉代学者通过对此说的诠释,认为君王层面固然贯彻"亲亲"的原则,这却依然符合"贤贤"的政治理想。按照郑玄的说法,天子、诸侯的子孙"恒能法其先父德行"。质言之,对于君王而言,其"贤"的内涵不同于对官吏或乡贤的要求,即不在于治国理政的具体能力,而关键在于对"祖宗之法"的坚守和继承。可见,君主层面的"象贤"与政府层面对治国理政能力的"尚贤"要求,虽然有着根本不同的内涵,却都符合"重民"的目标。由此,如果我们站在儒家"象贤"说的角度,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君王层面的世袭制,还是大夫层面的世卿制,都在一定意义上又符合"贤贤"的原则,从而将政治忠诚纳入了选贤的重要标准。尤其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治国理政的具体能力,而且政治上的忠诚更为重要,两者都同样构成了贤才的标准。
- 曾亦黄伟
- 关键词:春秋
- 回到杜预--论晚清今古视野下的章太炎《春秋》学
- 2024年
- 清中叶以来,随着常州今文学的复兴,今古之争再次成为学术与思想领域的焦点问题。章太炎借助其对《左传》的诠释,对康有为及保皇党人所依据的《公羊传》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上溯到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术,甚至对今文家所尊奉的孔子,亦肆意贬抑。透过这种批评,章太炎的《左传》学最后标榜回到杜预,从而背离了清初以来驳正杜预的主流倾向。不难发现,章太炎的《春秋》学,表面上通过对康有为诠释《公羊传》的批评,发挥了《左传》中的思想,其实充满了基于党派意识的门户之见。
- 曾亦
- 关键词:章太炎刘逢禄
- 新仁学与儒家价值的现代转化——兼评陈来先生《仁学本体论》
- 2015年
- 自孔子以后,“仁”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儒家亦依据此概念建立起其伦理学说与价值体系。陈来先生的《仁学本体论》一书,不仅延续了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建构自身哲学体系的努力,而且,此书沿着宋儒开辟的路向,最后在哲学上完成了以“仁”为中心的本体论建构。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回归传统的思想大潮流,迫切需要从中国文化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价值,因此,此书又体现了不同于现代新儒家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即更多挑战性地从事儒家价值现代转化的探讨。
- 曾亦
- 关键词:仁学儒家本体论
- 良知与理性——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之关系被引量:1
- 1998年
- 良知与理性——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之关系曾亦一美国著名汉学家艾尔曼在其《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9第一版)一书中把清朝衰亡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区别开来,从而引出这样一...
- 曾亦
- 关键词: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精神艾尔曼构成性历史观
- 论墓葬与儒家的孝道观念
- 2014年
- 《礼记·檀弓》中关于墓葬的讨论颇多,从中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结构之变化,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儒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即基于家庭关系的孝道。孝道本施于家庭内部而已。最初,因子女从母氏而居,此时虽有孝道,当不过孝于其母及其党也。其后,夫妻共居,而子女由亲母而至亲父,如是孝道渐及于其父矣。虽然,西周因封建而有宗法之制,则孝道又常为宗族伦理所屈抑。至春秋中晚期以降,宗族渐趋崩溃。
- 曾亦
- 关键词:儒家伦理宗族家庭墓葬
-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婚姻、家庭问题被引量:6
- 2015年
- 《大同书》是康有为后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代表了康有为思想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尤其是其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更是如此。此部分思想渊源,或可追溯至《礼运》及公羊家的部分论述,又多少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民国以来,中国现代思想愈趋激进,多少可导源于康有为关于大同理想的种种论述。今日中国社会虽渐趋理性,然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观念,依然胶固于人心,可见《大同书》中那些最激进思想的生命力。
- 曾亦
- 关键词:春秋公羊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