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铁根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修辞与汉文化被引量:4
- 1998年
-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视角,讨论修辞与汉文化间的关系,剖析修辞材料部件中的文化积淀,修辞活动中文化因素的制约以及修辞文化研究之思路构想、方法手段。
- 曹铁根
- 关键词:文化视角
- 还说上声三字组变调被引量:4
- 2001年
- 传统语音学大多认为 ,上声三字组变调规律单一 ,并不复杂。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 ,卢甲文等人先后著文认为并非如此。他们在听辨实验基础上 ,对其异化规律及其成因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但分歧不少。语言是“听”的 ,是负载信息的音流。语流音变 ,首先是发音生理之需要使然。上声三字组变调 ,固然与音节间组合格式有关 ,但是决定其变调值域的核心要素 ,并不在这组合格式 ,而是在音节字义间不同的组合层次及其组合关系上 ,同时也与节律协和。
- 曹铁根
- 关键词:汉语语音变调
- 隐喻与汉语隐喻造词被引量:1
- 2009年
-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 魏来曹铁根
- 关键词:隐喻隐喻认知人文信息
- “得体美”——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 2004年
-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 曹铁根
- 关键词:修辞审美文化内涵语境
-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被引量:3
- 2003年
-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 曹铁根
- 关键词:文化基因直觉体悟文化信息
- 网络新词语“X控”语义解析被引量:8
- 2012年
- "X控"族词,其语义最初产生于ACG(动、漫、游)领域,出自日语"コン(con)",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或极度喜欢、异常偏爱某事物的人,给人以变态感,与"痴"、"癖"相似。"控"是一个附加式"类后缀",语义为"相同或共同的"、"一类人"。"X控"族词,其语义="1个义类(控)X1个义象(X)"。对其意义,"占据一点,控制一片",便会不再让人不知所云。
- 曹铁根莫伟勇
- 也谈副词“就”的语义及其义项之分与合被引量:1
- 2011年
- 现代汉语副词"就"语义繁多。然而,其义项划分因缺乏内部的一致性,甚至将其语境、语用义也作为其义项,因而,各种分法多有交叉,不无主观性与偶然性。决定某一语符语义关系的因素有三:逻辑的、事理的、心理的。本文试图从这三要素出发,力求得出其义项内部一致性的、更为合理的分与合。
- 郭修敏曹铁根
- 论言语材料、修辞技巧生成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 2002年
-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如同孪生兄弟姐妹。言语交际中 ,所谓修辞 ,其实质就是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言材料、手段 ,去得体地化解、调适双方表现在文化语言内外层面上的种种矛盾、差异、冲突 ,从而获取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因此汉语修辞之言语材料 。
- 曹铁根
- 关键词:文化视角
- 汉语句法与象似思维
- 2004年
- 汉语句法的中心主题是汉字。字、辞、块、读、句,是汉语句法单位的自然序列,其符号的创制编码与组码,是有理可据的。“心生而言立”,字、辞、块、读、句的语义结构直接映照汉语社团人脑心灵观念意义的结构。简单而通俗地说,汉语句法结构的理据与制码大法就是“象似思维”与“比类取象”意以象尽”。“根字”是其编码组码之本,语序虚字是其主要组合手段。
- 曹铁根
- 关键词:汉语句法中心主题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