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国 作品数:29 被引量:30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历史地理 更多>>
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较大,再向下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于平缓。土壤全盐含量变化具有表浅层较高,平均含盐量达9.24%;从40~60 cm以下各层土壤全盐含量的变化均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水盐含量的变异性在不同土壤层有较明显的差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性均属于中强度变异,土层越深,其含水量变化程度越小;而土壤全盐含量的变异均属于中度变异性,其变异程度由表层向下各不相同。采用ArcGIS的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插值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水盐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较强的相似性,即各层土壤水盐均表现为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规律。 张克新 刘普幸 霍华丽 张锐 曹立国 安建科关键词:土壤水盐 长江口放射性核素Pu的大气湿沉降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东京239,240Pu的年沉降和年降水数据,对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239,240Pu的年大气湿沉降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间239,240Pu的大气湿沉降量在0.001 2~5.531 Bq/m2之间,累计湿沉降通量为34.556Bq/m2;该地区Pu的大气湿沉降主要集中在1960 s;1960 s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是造成239,240Pu在1960 s沉降量较大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地区与东京地区239,240Pu大气沉降变化基本一致,两地的大气湿沉降均在1963年出现明显峰值。 张克新 潘少明 徐仪红 曹立国 徐伟 张威 郝永佩关键词:放射性核素 大气沉降 PU 长江口 1961~2010年河西地区平均风速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河西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M-K突变检验、ArcGIS中的IDW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西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河西地区年平均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14m/(s·10a)(a=0.001):该地区四季平均风速均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相同;平均风速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年平均风速的递减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瓜州和玉门是该地区减幅最大的区域,而乌鞘岭却呈现出微增的趋势;风速的长期变化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其年平均风速在1985年发生突变;该地区平均风速存在存在多尺度的周期结构特性,其变化周期为6、19和25a。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关键词:平均风速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52 2015年 在概述喀斯特生境特征和主要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石漠化主要治理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干旱、土壤质量、小生境异质性和地形海拔等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了简要评述。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提出了加强石漠化治理特色植物物种选育研究;治理植物物种生境适应性研究;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模式的适用性与治理综合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张军以 戴明宏 王腊春 苏维词 曹立国关键词:石漠化 环境胁迫 瓜州绿洲胡杨林下土壤水分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及ArcGIS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瓜州绿洲胡杨林下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QZ、SG和BL三个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TG样地,由于土壤板结,导致其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瓜州绿洲胡杨生长阶段与其林下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且土壤含水量越向下层变化程度越小。其中,QZ样地的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均小于其它三个样地,QZ样地为天然胡杨林,其余三块样地均受到21世纪初移民开垦、灌溉等活动的影响,天然胡杨林演变成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林木。空间上,四个样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呈现出一致性,各土层含水量在空间上都呈条带状格局,且从东南向西北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霍华丽 刘普幸 张克新 张锐 安建科 曹立国关键词:土壤水分 民勤绿洲天然胡杨林生长季土壤水盐动态研究 民勤绿洲位于石羊河下游,地处38°5′~39°6′N,103°02′~104°02′E之间,绿洲面积约1000km2。四周被低山、沙漠环抱,其南部有红崖山、阿古拉山,北、西、东3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地势平... 曹立国关键词:民勤绿洲 天然胡杨林 盐渍化土壤 水资源 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沉降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的前提条件是了解137Cs的大气沉降历史,从而准确求算区域环境中137Cs的背景值.本文利用日本秋田、东京及新泻地区137Cs年沉降数据,并结合相应的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趋势与北半球基本一致;1957—2008年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总沉降通量的模拟结果为1536 Bq·m-2(衰变校正至2009年),与该地区土壤中137Cs背景值较为接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1963年和1986年两个137Cs沉降峰值产生的原因;1990年以后,沉降在地表的137Cs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生再悬浮,使得大气中137Cs沉降通量再次出现量级变化明显.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素沉降对研究区的137Cs沉降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曹立国 潘少明 何坚 张克新 徐仪红 赵一飞 陈影影 徐伟 吴孟孟关键词:大气沉降 示踪技术 中国大陆Cs-137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6 2015年 土壤侵蚀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Cs-137作为一种人工放射性示踪核素,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堆积研究。而准确估算区域Cs-137背景值(Cs-137 Reference Inventory,CRI)是应用Cs-137开展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提条件,其结果直接影响土壤侵蚀速率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现有文献资料中获取的中国大陆102个CRI实测数据,以及全球降水气候中心提供的降水量再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2.5°×2.5°、0.5°×0.5°,1981-2010年),在借鉴Walling&He模型(Walling&He Model,WHM)和Michio Aoyama模型(Michio Aoyama Model,MAM)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中国大陆CRI修正模型(Modified CRI Model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MCM),并利用Kriging/Cokriging插值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CRI的空间分布。模型评估与对比分析表明,MCM模拟值与实测值大致吻合,且总体高于WHM和MAM模拟值,MCM能对中国大陆CRI进行较高分辨率、较高精度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大陆CRI的范围为141~12123 Bq/m^2,在东北及新疆局部地区达到最大值,最小值主要集中于25°N以南地带。除新疆局部地区外,中国大陆CRI分布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同纬度地区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特点,而纬向上主要呈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此外,大尺度大气流场、再悬浮过程、局部核试验等因素增加了中国大陆CRI分布的不均匀性。 张威 潘少明 张克新 曹立国 赵捷关键词:CS-137 背景值 基于湿润指数的1960—2011年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45 2014年 基于西南地区108个气象站点1960—2011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潜在蒸散量以及地表湿润指数,并结合气候倾向率、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近52 a来,西南地区湿润指数在波动中呈降低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005/10 a,趋于干旱,其中变湿增幅以1990年代最大,距平值为0.106,变干增幅却以21世纪最显著,为-0.052,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湿润指数大幅下降,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为1.41;年湿润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递减,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西部为低值中心,高值中心在四川盆地西部;变干地区多于变湿地区,且各年代变干幅度大于变湿幅度。突变和Morlet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西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在1990、2003年发生突变,且存在10.638 a的周期。 王允 刘普幸 曹立国 高原 雍国正关键词:气候变化 湿润指数 锡林郭勒盟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58-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该地区51年来草地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研究区草地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1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干化。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的季节生产潜力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水分条件是草地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降水量与草地生产潜力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8,达到了0.01的置信度水平。用气温、降水、气候生产潜力在SPSS下建立的回归模型为:Y=169.606+7.053t+1.142r(R=0.978,P<0.01),表明年平均温度每升高/降低1℃,草地的年生产力就会增加/减少7.05 g/m2,年降水量每增加/减少1 mm,草地的年生产力就会增加/减少1.14 g/m2。 曹立国 刘普幸 张克新 王洪岩关键词:气候变化 锡林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