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成

作品数:3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钻井
  • 10篇数值模拟模型
  • 10篇钻井液
  • 8篇地层
  • 7篇气藏
  • 5篇水基
  • 5篇水基钻井液
  • 5篇气库
  • 5篇SUB
  • 5篇采收率
  • 5篇储气
  • 5篇储气库
  • 4篇氧化碳
  • 4篇数值模拟技术
  • 4篇枯竭气藏
  • 4篇二氧化碳
  • 4篇封堵
  • 4篇捕集
  • 3篇堵剂
  • 3篇堵漏

机构

  • 38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克劳斯塔尔工...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8篇曹成
  • 18篇张烈辉
  • 16篇赵玉龙
  • 15篇王贵
  • 12篇李方
  • 8篇蒲晓林
  • 7篇田野
  • 6篇张芮菡
  • 6篇李隆新
  • 5篇杨勃
  • 4篇陈星宇
  • 3篇张涛
  • 3篇赵正国
  • 3篇苏俊霖
  • 2篇侯正猛
  • 2篇任涛
  • 2篇彭浩
  • 2篇刘茂森
  • 2篇罗霄
  • 2篇吴林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9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下气体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包括:通过缝洞型储气库岩心多轮次气水相渗实验得到多周期渗吸驱替后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用于生...
田野杨羿张烈辉赵玉龙赵梓寒赵慧言胡浩然曹成唐慧莹周翔张芮菡
一种具有发热和降温功能的多功能触摸屏鼠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发热和降温功能的多功能触摸屏鼠标。装置由纵向滚动条、横向滚动条、鼠标左右按键、鼠标外壳、风扇、发热片、风扇开关按钮、发热片开关按钮、触摸屏数字键盘、USB电源线构成。其技术方案为:通过风扇开关按钮控...
曹成刘茂森彭浩徐彬朱海龙靳涛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地层破裂压力的阻裂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水基钻井液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钻井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地层破裂压力的阻裂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水基钻井液和应用。该阻裂剂含有水、分散剂、颗粒填充材料、变形填充材料和纤维增强材料;且以100重量份的水为基准,分散剂为0.05‑0.2重量份...
王贵杨京华蒲晓林曹成李方
文献传递
气藏CO<Sub>2</Sub>驱提采及协同建库转换时机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具体为气藏CO<Sub>2</Sub>驱提采及协同建库转换时机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基于目标气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气藏CO<S...
赵玉龙孙昊然曹成谢泽豪张烈辉王彬文绍牧彭先李隆新赵梓寒
气藏注气提采与协同建库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属于气藏开发优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藏注气提采与协同建库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构建气藏矿场级数值模拟模型;输入注气提采与改建储气库过程的转换时机与工程参数;根据各子过程需取得的目标,建立单目标全过程优化...
谢泽豪张烈辉曹成赵玉龙孙昊然王子逸杨勃陈星宇李道清邬敏李隆新
一种气藏水侵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藏水侵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包括:依据实测地震数据构建裂缝模型;利用测井数据进行随机储层建模,将裂缝模型嵌入至基质模型中,生成初始渗透率分布样本集;建立双孔双渗数值...
谢泽豪赵玉龙曹成张烈辉张芮菡骆锐柯赵梓涵文绍牧彭先胡勇周翔田野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漏失通道尺寸范围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漏失通道尺寸范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漏失通道数据,建立漏失通道尺寸范围预测数据集;S2:对漏失通道尺寸范围预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确定漏失通道尺寸范围;S3:构建漏失通道尺寸范...
王贵何杰曹成任妍君李方
含多元杂质的CO<Sub>2</Sub>提高枯竭气藏采收率及其有效封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多元杂质的CO<Sub>2</Sub>提高枯竭气藏采收率及其有效封存的方法,包括(1)形成低、中、高杂质浓度的CO<Sub>2</Sub>气体;(2)使用SRK状态方程计算的含杂质的CO<Sub>2</S...
曹成杨勃张烈辉赵玉龙王子逸陈星宇
二氧化碳地下生化合成天然气耦合地热利用:技术系统、挑战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人工负碳技术将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现有技术存在实施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首次提出CO_(2)地下生化合成天然气耦合地热利用技术系统,其耦合过程为:①地热利用降低储层温度,为CO_(2)生化合成天然气营造适宜的地温条件;②CO_(2)生化合成天然气释放反应热,增加储层温度,提升地热利用效率。为区别于传统CCUS技术,将其称为碳捕集、循环利用与封存(CCCUS)技术,并对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及综合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首创的CCCUS技术系统功能包括地下生化合成与储存再生天然气、地热利用、强化天然气开采、CO_(2)地质封存等;②与传统人工负碳技术相比,CCCUS的优势为降低碳捕集难度及成本、提升碳封存效率,同时变废为宝实现碳循环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及碳循环经济;③若在全国常规气藏开展CCCUS,单次循环可利用CO_(2)约4.35×108 t、合成CH4约2178.8×108 m3、储能8675.6×1012 kJ、产生地热(化学反应热)1614.4×1012 kJ,多次循环最终可封存CO_(2)达22.8×108 t。结论认为,CCCUS技术系统为中国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实现碳循环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并可弥补传统CCUS技术的不足,有望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负碳技术。
侯正猛吴林张烈辉吴林张烈辉曹成郭彤楼曹成郭彤楼孙伟罗志锋吴旭宁孙伟
关键词:地热利用
CO2提高气藏采收率及其封存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尤其是CO2提高气藏采收率及其封存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S100,获取已开发的目标气藏在当前状态下的动态参数,分析关键因素;S200,构建目标气藏CO...
赵玉龙谢泽豪曹成张烈辉孙昊然文绍牧王子逸彭先邓子睿李隆新黄晨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