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正
- 作品数:33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LPN 36例,开放手术(OPN) 38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肾功能情况等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LPN组和OPN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67±41.26)min和(128.33±32.27)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9.68±4.92)min和(24.85±3.66) min,RLPN组稍长于OPN组,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8.25 ±48.13)mL和(236.67±82.37) mL,术后引流量为(88.96 ±25.37)mL和(126.56±33.29)mL,胃肠道恢复时间为(2.21±0.49)d和(3.32±0.61)d,术后住院时间为(7.28±1.47)d和(9.39±1.70)d,RLPN组均明显优于OPN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和13.2%(5/38),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性高,微创优势明显,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曹嘉正廖勇彬庞健吴荣海余新立程洲平
- 关键词:肾肿瘤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对18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9±14)岁,平均肿瘤直径约(3.2±0.7)cm。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肾功能改变情况、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12)min,术中出血量(89±13)ml,术中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28±5)min,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3±1.0)d,术后住院时间(6.0±1.5)d,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明显变化,术前为(44±4)ml/min,术后1个月为(42±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51个月。结论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是一种新的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随访及大宗病例研究。
- 曹嘉正余新立廖勇彬庞健吴荣海程洲平邓硕
- 关键词: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肾肿瘤
- 前列腺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23年
-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男性实体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前列腺癌的发病、进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前列腺癌DNA甲基化的研究现状,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治疗后生化复发,以及预后等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或研究靶点。
- 梁权耀曹嘉正
- 关键词:前列腺癌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甲基化启动子
-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早期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005-2011年共收治8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美蓝试验、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CTU检查确诊,将术中输尿管结扎患者予以排除,明确诊断为输尿管阴道瘘后即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治疗。3个月后门诊拔除双J管。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第一天阴道漏尿明显减少,第五天后漏尿均消失。留置双J管3个月后于门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出,术后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B超复查未发现患肾扩张及积水,所有患者均无尿瘘复发,输尿管未产生狭窄。结论早期采用经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是适宜的。输尿管镜技术下放置双J管为处理输尿管阴道瘘的首选治疗方式。
- 吴荣海廖勇彬庞健程洲平黄黎明陈立新黄晓生余新立林绮平孙明卢剑曹嘉正林伟光黄昌平
- 关键词:妇科手术输尿管阴道瘘输尿管镜技术
- 后腹腔镜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改良及效果。
方法: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腔镜组)及开放式肾癌根治术(开放组...
- 曹嘉正
-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肿瘤肾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PCA3联合TMPRSS2-ERG融合基因检测提高前列腺穿刺结果预测精度
- 2019年
- 目的构建高预测精度前列腺穿刺结果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搜集100例PSA小于20ng/mL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资料,病例信息包括年龄、直肠指诊结果、PSA、游离PSA百分比、前列腺体积、直肠超声异常结果、PCA3、TMPRSS2-ERG融合基因、CTAGE5-KHDRBS3融合基因、USP9Y-TTTY15融合基因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及nomogram,应用ROC分析其预测精度。结果年龄、PSA、前列腺体积、PCA3及TMPRSS2-ERG融合基因为前列腺癌独立风险因子,构建基于上述5个指标的预测模型,AUC值为0.897。结论PCA3联合TMPRSS2-ERG融合基因能提高前列腺穿刺结果预测模型精度。
- 林智廖勇彬孙明吴荣海黄黎明庞健曹嘉正卢剑
- 关键词:基因前列腺穿刺术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较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Hr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高危BPH患者接受TUPKEP及TUPKRP两种手术方式,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前列腺腺体切除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比较。结果 68例行TUPKEP,60例行TUPKRP,所有128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的QOL、PVR、IPSS、Qmax与各自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TUPKEP组在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小于TUPKRP组(P<0.05);同时,TUPKEP组前列腺腺体切除量也高于TUPKRP组(P<0.05)。结论 TUPKEP与TUPKRP在治疗高危BPH中,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TUPKEP在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TUPKRP短,而且出血量和并发症均较少少,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曹嘉正庞健吴荣海程洲平林绮平林伟光袁丹徐炜
- 关键词: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 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总结分析肾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提高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嗜酸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1.2±10.4)岁。其中16例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2例因腰痛到医院就诊发现,肿瘤最大径平均为(5.3±2.2)cm。结果在术前检查中,4例行肾脏MRI检查均提示嗜酸性细胞瘤可能,其余14例行肾脏CT或B超检查均提示肾脏恶性肿瘤。治疗上,13例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5例行开放性手术;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在平均(51.8±21.2)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未发生死亡或者复发(疾病相关生存率为100%)。结论肾嗜酸性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具有明显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良性肿瘤,易与肾癌相混淆。影像学检查及经皮肾穿刺活检对诊断及治疗有部分提示及指导意义,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治疗上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
- 曹嘉正廖勇彬吴荣海程洲平麦新黄俊余新立
-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检查
- 新型癌基因EIF5A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 曹嘉正
- 青春期精索扭转的诊治分析(附67例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睾丸丧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青春期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发病6小时内就诊23例,6~24小时39例,24小时以上5例。本组彩超检查53例;手术治疗63例,非手术治疗4例。并分析其确诊、误诊及睾丸挽救率。结果:首诊确诊率72%(48/67),误诊率28%(19/67)。误诊病种包括附睾-睾丸炎52%(10/19),鞘膜积液16%(3/19),腹股沟疝16%(3/19),输尿管结石11%(2/19),睾丸血肿5%(1/19)。67例中,外科干预63例,均为鞘膜内360°~1080°扭转,其中发病6小时内手术探查19例,睾丸挽救率84%(16/19);6小时以上手术探查44例,睾丸挽救率23%(10/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中位扭转角度540°)。挽救及健侧睾丸行阴囊肉膜下固定术。切除睾丸病理检查结果为出血坏死性改变。非手术治疗4例中,2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就诊睾丸已萎缩,1例自发缓解。挽救睾丸26例,其中16例随访6~18个月,睾丸萎缩11例。结论:精索扭转误诊率较高,青春期突发阴囊剧痛首先要考虑精索扭转的可能。彩超为一线检查方法。扭转程度及缺血时间是影响睾丸结局的重要因素,及时手术探查可降低睾丸切除率。因此,早期确诊和治疗是避免睾丸丧失的关键。
- 黄黎明廖勇彬庞健吴荣海程洲平林绮平余新立孙明曹嘉正林伟光卢剑袁丹林智
- 关键词:精索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