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双河

作品数:21 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小麦
  • 11篇基因
  • 5篇抗性
  • 5篇白粉
  • 5篇白粉病
  • 4篇雄性不育
  • 4篇小麦白粉
  • 4篇小麦白粉病
  • 4篇分子标记
  • 4篇氨基酸
  • 4篇氨基酸残基
  • 4篇氨基酸序列
  • 4篇编码基因
  • 4篇不育
  • 4篇残基
  • 3篇锈病
  • 3篇条锈病
  • 3篇偃麦草
  • 3篇抗条锈
  • 2篇蛋白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21篇曹双河
  • 16篇张相岐
  • 10篇王献平
  • 5篇张爱民
  • 4篇郭小丽
  • 4篇刘冬成
  • 4篇范仁春
  • 4篇卫波
  • 4篇巩彩艳
  • 3篇井金学
  • 2篇关荣霞
  • 2篇张怀刚
  • 2篇李志新
  • 1篇商鸿生
  • 1篇李义文
  • 1篇徐智斌
  • 1篇曹张军
  • 1篇李振岐
  • 1篇李辉
  • 1篇高睦枪

传媒

  • 5篇Journa...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全国植物分子...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类Mla基因的分离与特征分析
2004年
根据大麦ML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对家族性引物。通过用家族性引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白粉病品系TAMl04R在接种和未接种两种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RT-PCR分析,获得了一个在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J-3-3L,并用RACE方法获得了其cDNA全长,命名为TaMla1。序列比对显示:TaMla1与大麦MLa位点的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TaMla1编码的氨基酸功能基序扫描表明其为一个CC-NBS-LRR型抗病蛋白。用一套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TaMla1定位到了小麦的1A染色体上,这正是大麦MLa基因位点在小麦中的同源区段所在的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TaMla1为一个类MLa抗白粉病基因。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个在不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W-2-3L,序列分析表明它与MLa基因也高度同源,推测其可能是一个小麦白粉病的敏感基因或抗性负调控因子。
曹双河万平张相岐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
从小偃麦附加系TAI-13中分离中间偃麦草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
中间偃麦草由于其具有抗病抗逆、高蛋白等多种优良性状而被广泛应用于小麦品种改良。何孟元等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制了两套(14种)小偃麦异附加系,并进一步利用附加系培育成几个优质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品...
曹双河徐虹张相岐
文献传递
ScRGA-6RL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cRGA-6RL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蛋白,为如下(1)或(2)所示:(1)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2)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
张相岐巩彩艳范仁春曹双河卫波王献平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5年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无论对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还是揭示植物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曹双河张相岐张爱民
关键词: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作物植物发育分子遗传学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4的SSR标记被引量:31
2005年
抗性鉴定表明,含有抗小麦条锈病基因Yr24的近等基因系Yr24/3*Avocet S对我国流行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和CY32均具有良好的抗性。遗传学分析证明,Yr24/3*Avocet S的抗条锈病性状为显性遗传。利用Yr24/3*Avocet S×感病品种铭贤169的F2群体进行SSR分析,筛选到2个位于目的基因两侧的标记Xgwm273和Xgwm11,遗传距离分别为6.1和7.1 cM。双侧分子标记的建立可为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有力的分子选择工具。
刘亚萍曹双河王献平徐智斌张相岐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SSR分子标记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的ISSR标记分析被引量:44
2002年
以小麦T型恢复系 2 114和不育系ND4 4A配制杂交组合 ,并以 14 7株个体组成的F2 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用 4 3个I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了扩增 ,发现 18个引物能在两者间产生明显的多态性 ,其中引物UBC 80 8、UBC 84 8在 2个亲本间以及可育池和不育池间都能产生一致、稳定的多态性。用这 2个引物在F2群体中进行扩增。经连锁分析 ,证明这 2个标记与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 4 .9cM。用 181对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扫描 ,其中有 34.3%SSR引物能在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 ,但没找到与Rf6连锁的SSR标记。对ISSR、SSR等方法在小麦中的多态性比例进行了比较 ,发现ISSR具有更高的多态性 ,特别是在外源基因的检测中能提供更丰富的遗传信息。
关荣霞郭小丽刘冬成曹双河张爱民
关键词:小麦ISSR标记多态性基因连锁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被引量:53
2004年
农大 3 3 3 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 ,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 ,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 ms2 ,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 2~
曹双河郭小丽刘冬成张相岐张爱民
关键词:小麦基因定位
ScRGA-6RL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cRGA-6RL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蛋白,为如下(1)或(2)所示:(1)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2)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
张相岐巩彩艳范仁春曹双河卫波王献平
小麦株高性状的QTL分析(英文)被引量:48
2002年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农林 10号矮秆基因被用于小麦育种以来 ,矮化育种成为世界范围内势不可挡的趋势 ,矮秆基因研究被越来越多的育种专家重视。先后鉴定出 2 0余个矮秆基因 ,并应用其中 6、7个基因 ,培育了大批丰产潜力大的半矮秆品种。应用矮秆冬小麦品系ND3338(♀ )和F390 (♂ )杂交得到的F2∶3群体 ,研究小麦株高的遗传基础 ,对控制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座进行定位。利用 2 4 0个F2∶3家系 ,构建了含 2 15个微卫星标记、覆盖 36 0 0cM、由 2 1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 ,并对该群体进行了 4个环境 (2年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 ,2点 :北京和石家庄 ) 3重复的田间种植 ;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株高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 :7个影响株高的QTL分别位于染色体 1B、4B(2个 )、6A(2个 )、6D和 7A上 ,每个QTL能解释 5 .2 %~ 5 0 .1%的表型变异 ,每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出的所有QTL能解释 6 4 .8%~ 75 %的表型变异 :除了 7A上的QTL外 ,其他 6个降低株高的QTL均来自ND3338,其效应介于0 .94cm~ 9.33cm之间 ,且其中的 4个在所有的环境下都能被检测出来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 4BS的Xgwm113标记附近有一主效QTL ,其在不同的环境下能降低株高 7.91cm~ 9.33cm ,解释 2 7.8%~ 36 .2 %的表型变异 ,有着同农?
刘冬成高睦枪关荣霞李润枝曹双河郭小丽张爱民
关键词:小麦株高性状QTL分析数量性状位点微卫星标记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用G -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 3 3 3 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 ,结果表明 ,在育性转换时期 ,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 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然后对 5个阳性克隆片段HT1-G10、HT1-G3、HT2 -G2、HT1-G4和HT2 -G5进行了测序 ,同源比较显示 :HT1-G10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叶绿体基因rbcL和atpB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 (96% ) ;HT1-G3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组蛋白H2A基因高度同源 (88% ) ;另 3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为揭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发育机理提供了一些有效证据。
曹双河刘冬成刘立科郭小丽张爱民
关键词:小麦相关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