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法超
- 作品数:34 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被引量:19
- 1996年
- 1992~1995年采取玉米矮花叶病人工接毒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玉米种质资源2538份。按高抗、中抗和感病划分4级抗病类型。其中表现高抗的有广优5、F09-2和白197等33份;抗病的有D729、白米苞谷和糯苞谷等31份;中度抗病的有白总18、小玉米和大黄玉米等39份;感病的有2435份。
- 陈雨天郭满库朱小阳高卫东戴法超李林
-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矮花叶病抗性鉴定
- 进一步开展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抗病虫性鉴定研究
- 1993年
- 当今世界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利用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虫性是重要措施之一,而选育抗病虫品种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抗性种质。为此,有计划地对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虫性鉴定及深入研究,便可有目的地获得和利用种质资源的抗病虫性。
- 梁克恭戴法超
- 关键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性
- 中国玉米疯顶病发生现状与病害控制策略
- 玉米疯顶病典型症状出现在抽雄期之后,主要为雄穗叶化、雄穗绣球状、雌穗不结实、雌穗丛生、心叶牛尾状、无雌雄穗分化等.目前,玉米疯顶病已在中国13省44县市发生,局部地区已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发病品种为掖单13号、掖...
- 王晓鸣戴法超朱振东
- 关键词:玉米疯顶病病害控制
- 文献传递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被引量:23
- 2002年
-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 ,对丹 340×沈 135的F2∶3 群体 (113个家系 )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 )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1999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4个QTL ,分别位于第 6、6、8和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4 9.9% ;对 2 0 0 0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6个QTL ,2个位于第 6染色体上 ,3个位于第 7染色体上 ,1个位于第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7.6 % ;第 10染色体上的QTL是 2年间共同的QTL ,来自抗病亲本沈 135 ;(3)对每个QTL(定量特征点位分析 ) ,均检测到加性和显性效应 ,但相对大小有不同 ,各QTL以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为主要遗传方式 ;(4)控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之间存在上位性互作。
- 黎裕戴法超景蕊莲王天宇杜金友贾继增
-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QTL分子标记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抗病性研究
- 戴法超王晓鸣焦志亮金晓华朱振东杨建国高卫东武小菲
- 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原菌生物学和致病力差异,首次用同工酶和RAPD分析技术研究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与致病力变异的关系;系统分析了当前选育品种、骨干自交系等种质的抗性。明确发生在我国广大地区的玉米弯...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抗病性
- 韩国的作物科学研究
- 1996年
- 韩国的作物科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常汝镇,戴法超,盛锦山一、作物基础研究韩国农业科学技术院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其是1994年12月由原RDA所属的农业技术研究所、农业遗传学研究所、农药研究所和农林水产部下属的农业资材检查所中的肥...
- 常汝镇戴法超盛锦山
- 关键词:作物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步研究简报被引量:47
- 1996年
- 经作者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近年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一些玉米产区发生的叶斑病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是Curvularialunata。发生此病玉米可减产20%~60%,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经人工接种鉴定不同品种(系)抗性不同,Mo17、黄早四、丹340、478、5003和E28等骨干自交系均为感病类型(3~4级)。西玉3号、京早10号不同生育期抗性不同,以3~4叶期为抗病类型(0.5级)、7~8叶期、10叶期和抽雄期为中抗型(2级),13叶期为感病型(3~4级)
- 戴法超高卫东王晓鸣吴仁杰金晓华
-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
- 玉米抗小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 1997年
- 玉米小斑病(Bipolars Maydis)是世界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1970年曾使美国损失玉米165亿kg,我国的华北玉米区和华南部分玉米区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区。该病的流行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密切相关,而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为此“七五”、“八五”期间国家把玉米种质资源抗小斑病的筛选鉴定列为攻关内容。本文报道1992~1995年的研究结果。
- 高卫东戴法超朱小阳杨家秀李晓杨小蓉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种质资源
- 玉米茎腐(青枯)病的病理反应与优势病原菌演替的关系被引量:9
- 1996年
- 玉米茎腐(青枯)病优势病原菌有Pythiumgraminicola,P.inflatum,Fusariumgramin-earum,F.moniliforme。在对玉米的致病过程中,首先是由Pythiumspp.造成主根系的逐渐病腐而致供水不足形成地面上的青枯症状,随后Fusariumspp.在病株内的演替过程中,逐渐取代Pythiumspp.而形成一定的优势,这是许多研究者在玉米病株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分离出不同病原菌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同时表明Pythiumspp.在高湿缺氧的土壤条件下,其致病作用优于Fusariumspp.。
- 高卫东戴法超林宏旭王晓鸣
- 关键词:玉米腐霉菌演替
- 玉米种质资源对四种病害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1
- 1997年
-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布于世界玉米产区,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程度,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因此,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和减轻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种质资源鉴定是选育抗病品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 高卫东戴法超朱小阳
-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