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秋良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电机
  • 12篇无轴承
  • 10篇永磁
  • 10篇永磁同步
  • 10篇永磁同步电机
  • 10篇同步电机
  • 9篇无轴承电机
  • 8篇无轴承永磁同...
  • 3篇控制策略
  • 2篇电机结构
  • 2篇绕组
  • 2篇转子
  • 2篇磁场
  • 2篇磁场定向
  • 2篇磁场定向控制
  • 1篇电流
  • 1篇电流跟踪
  • 1篇电气
  • 1篇电压
  • 1篇电压方程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12篇成秋良
  • 12篇朱熀秋
  • 2篇周剑
  • 2篇魏劲夫
  • 2篇王成波
  • 1篇陈朝亮
  • 1篇王海涛
  • 1篇陈佳驹
  • 1篇孙晓东
  • 1篇施爱平
  • 1篇邓建明
  • 1篇杨泽斌
  • 1篇孙永波
  • 1篇姜敞
  • 1篇吴熙
  • 1篇孙玉坤
  • 1篇潘伟
  • 1篇范海燕
  • 1篇姜晋文

传媒

  • 2篇微电机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大电机技术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电机与控制应...
  • 1篇2009年微...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退磁限制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磁场中不仅存在转矩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而且存在径向悬浮力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这两种磁场会导致永磁体退磁。设计永磁体参数需考虑产生最为有效径向悬浮力、电磁转矩和避免永磁体退磁三者之间的关系。论文分析了转矩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和径向力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共同作用下,转子表面永磁体容易引起退磁的关键区域;在电机气隙不变情况下,分析得出了保证产生最为有效的径向力时最佳永磁体厚度;基于永磁体退磁限制,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针对论文中设计的永磁体厚度及气隙长度,得出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径向悬浮力电流和产生的最大径向悬浮力。
朱熀秋姜敞范海燕成秋良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永磁电机退磁有限元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原理及研究发展趋势
阐述了转矩绕组极对数pM=2、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3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产生原理;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在结构方面与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结构改进与控制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分析了...
朱熀秋周剑魏劲夫成秋良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控制策略
文献传递
基于机械/电气坐标系变换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建模被引量:4
2010年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两套定子绕组,即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通过分析这两套绕组之间的磁链交链情况,提出机械/电气坐标系变换方法,基于该方法推导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的磁链方程与电压方程.在分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各部分洛仑兹力作用的基础上,给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在分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各部分径向力数学表达形式的基础上,得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方程的完整形式.最后给出了实验系统控制框图和部分结果.该数学模型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研究、实验波形分析及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熀秋成秋良王成波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轴承电机电压方程
无起动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定位及起动策略被引量:28
2008年
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转子表面叠装永磁体励磁,具有起动电流小的优点,但是起动比较困难,特别是无起动绕组时更是如此。基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产生原理,针对其无起动绕组的特点,在加入悬浮子系统之前,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无起动绕组的起动问题。提出一种通用的优化起动策略,给出准确实现转子初始定位的充要条件、定位相序的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的起动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起动策略,可以在无起动绕组情况下,使永磁同步电机快速、可靠起动,并进入稳定运行状态,而且起动电流很小,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朱熀秋成秋良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轴承电机起动磁场定向控制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10年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同时具备永磁同步电机的优良特性与磁悬浮轴承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现状,指出其发展规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其结构改进与控制优化提供参考;分析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发展趋势,为其研究工作指出方向。
成秋良朱熀秋王成波王海涛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结构控制策略
基于磁链等效虚拟绕组电流分析方法的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控制被引量:13
2009年
无轴承电机具有两套互相耦合的定子绕组,即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对其进行解耦控制是保证无轴承电机悬浮运行的难点和关键.以磁链等效虚拟绕组电流概念为核心,提出一种简捷、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采用该分析方法,证明了无轴承电机悬浮运行条件:PB=PM±1;得出电机旋转条件下,在转子整个圆周内产生单一方向的稳定的径向悬浮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悬浮力绕组与转矩绕组相序相同、电流频率相等.在此基础上,给出实现无轴承电机悬浮运行的控制策略,并对表面贴装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分析方法,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能得到稳定的、可靠的径向悬浮力,从而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朱熀秋成秋良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电流径向悬浮力
无轴承电机轴向混合磁轴承自抗扰控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实现无轴承电机轴向混合磁轴承的准确和稳定控制,依据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了轴向混合磁轴承自抗扰控制系统,并给出其控制算法和控制结构。根据实验样机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环境,构建了仿真系统,针对系统的阶跃响应、转子起浮、抗干扰能力等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性能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系统具有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满足无轴承电机轴向混合磁轴承的高性能控制要求。
陈佳驹成秋良潘伟朱熀秋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混合磁轴承自抗扰控制性能分析
无轴承薄片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实现被引量:5
2007年
无轴承电机是具有磁轴承优点的一种新型电机,其中无轴承薄片电机是无轴承电机中简单且实用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设计了无轴承薄片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研制了以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数字控制系统参数调整方便,性能参数满足无轴承薄片电机的控制要求。
孙永波朱熀秋成秋良
关键词:电机磁场定向数字控制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原理及研究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10年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采用了无轴承技术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同时具备永磁同步电机的优良特性与磁悬浮轴承的优点。阐述了转矩绕组极对数为2,悬浮力绕组极对数为3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产生原理,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在结构方面与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结构改进与控制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分析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研究发展趋势,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朱熀秋周剑魏劲夫成秋良
关键词:无轴承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结构控制策略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朱熀秋孙玉坤姜晋文杨泽斌吴熙成秋良孙晓东施爱平
高效、高速、快过程和精密驱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诸如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特种机器人、IC制造装备、低碳新能源、高速飞行器、涡轮分子泵、离心机等高科技领域,高速传动/驱动采用机械轴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高速运行时的振动和磨损大幅...
关键词: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数控机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