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皓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3篇髓系
  • 2篇沙利度胺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髓样
  • 2篇染色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粒细胞
  • 2篇联合干扰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难治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复习
  • 2篇干扰素
  • 2篇存活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魏旭东
  • 8篇尹青松
  • 8篇徐皓
  • 7篇米瑞华
  • 6篇艾昊
  • 5篇汪萍
  • 5篇宋永平
  • 3篇朱兴虎
  • 3篇李玉富
  • 2篇范瑞华
  • 1篇汪小姣
  • 1篇胡杰英
  • 1篇张丽娜
  • 1篇袁芳芳
  • 1篇刘冰
  • 1篇张龑丽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IF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沙利度胺、IFN以及两药联合处理Kasumi.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Westem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50~500μg/ml范围内沙利度胺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24h的IC59值为(451.13±6.92)pg/ml、48h的IC50值为(362.50±14.52)pg/ml];在500~5000U/ml范围内,IFN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24h的IC50值为(2209±127)U/ml、48h的IC50值为(1393±63)U/ml]。350gg/ml沙利度胺和1400U/mlIFN作用48h,Kasumi.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68±2.61)%和(21.71±0.71)%,与对照组[(0.89±0.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药联合作用后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88.50±2.40)%,凋亡率为(41.95±3.41)%,与对照组和各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沙利度胺、IFN单药及两药联合组VEGF水平分别为(141.11±3.70)、(119.90±2.00)和(94.61±5.46)ng/L,两药联合组明显低于单药组(P值均〈0.05)。沙利度胺、IFN单药作用Kasumi-1细胞48h能不同程度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p-P38(同时P38表达量下降)、Bax、细胞色素C、活化型(cleaved)Caspase-3、8、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沙利度胺联合IFN该作用进一步加强(P值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和IFN可协同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和死亡受体途径,并活化P38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Kasumi-1细胞VEGF的自分泌来实现。
徐皓米瑞华范瑞华尹青松汪小姣魏旭东
关键词:沙利度胺干扰素髓样KASUMI-1细胞
CLAG方案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2015年
患者,女,53岁。2014年6月5日因拟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个月余,化疗2个周期后入住我科,2个月余前因腹痛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18.25×10^9/L,RBC2.8×10^12/L,HGB76g/L,PLT121×10^9/L;骨髓穿刺提示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比例为0.324;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部分阳性,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阴性,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2%,NAP积分264分。
徐皓魏旭东尹青松米瑞华汪萍艾昊
关键词: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索拉非尼过氧化物酶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原始粒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双药诱导缓解治疗对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期间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治AP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ATRA联合ATO双药诱导,42例经ATRA或ATO单药诱导,比较两组疗效及肝损害的差异。结果双药诱导组和单药诱导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36/38)比90.5%(38/42),P〉0.05];双药诱导组CR时间短于单药诱导组[27d(20~36d)比35d(25~49d),P〈0.05]。双药诱导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单药诱导组[68.4%(26/38)比42.9%(18/42),P〈0.05];中+重度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单药诱导组[39.5%(15/38)比9.5%(4/42),P〈0.05]。双药诱导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以及异常AIJT和AST检测峰值均高于单药诱导组(P〈0.05);两组开始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间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1.谷氨酰转肽酶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TO双药诱导缓解治疗APL加重了肝脏毒性,治疗的同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行保肝治疗。
刘冰徐皓魏旭东尹青松李玉富朱兴虎张莉宋永平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急性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
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提高对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和1例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起病时表现为高白细胞、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示,表达CD34、HLA.DR、CD38、CD33、CD56、CD11b、CD7,给予DA方案及VTCLP方案化疗未缓解,总生存(OS)时间为4.8个月;1例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最初被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无效,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示,表达CD33、CD15、CD56,给予CHAG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巩固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1个月余后疾病复发,再次移植后目前仍生存,OS为23.3个月。结论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预后差。
孟秋丽魏旭东米瑞华尹青松艾昊徐皓
关键词:杀伤细胞白血病髓样急性
达沙替尼一线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一线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达沙替尼一线治疗4例Ph^+ AL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用达沙替尼一线治疗4~6周后均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其中1例患者已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治疗10~12周后均获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CMR).1例化疗3个周期未缓解的难治性Ph^+ALL患者用单药达沙替尼治疗6周后达CHR及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4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5、24.0、8.5、10.0个月.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Ph^+ALL临床疗效显著,可获得深度分子生物学反应,同时耐受性良好,可考虑作为Ph^+ALL的一线治疗.
徐皓魏旭东尹青松汪萍米瑞华艾昊范瑞华胡杰英宋永平
关键词:达沙替尼费城染色体一线治疗
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1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4年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指在原发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放疗和(或)化疗后发生的白血病,是放疗和(或)化疗的远期不良反应.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现代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长期存活患者的比例逐渐升高,放、化疗所致的远期癌变和致畸效应也逐渐突显,对于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L)国外已有系统的研究,但国内仅见个案报道.为了提高对乳腺癌t-AL的认识,现将我科治疗的12例乳腺癌t-AL患者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徐皓魏旭东尹青松汪萍米瑞华艾昊张丽娜李玉富朱兴虎张丽宋永平
关键词: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文献复习乳腺癌长期存活患者原发性疾病化疗后
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四例疗效观察并文献复习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分别如下:例1为中老年女性AML-M2患者,先后给予CHAG(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阿克...
米瑞华魏旭东尹青松庄红丽徐皓袁芳芳艾昊汪萍宋永平
文献传递
CD20阳性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分析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的表达及CD20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68例初治成人B-ALL患者,其中CD20阳性58例,阴性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CD20阳性与阴性组在性别、年龄分布及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或淋巴结肿大、髓外浸润、Ph染色体阳性、髓系抗原表达、早期死亡、高危患者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CD20阳性组患者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19.2×10^9/L)和高白细胞计数患者比例(37.9%)明显高于CD20阴性组(6.93×10^9/L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诱导缓解治疗4周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9.3%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20 阳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P=0.004)和疾病无进展生存(P=0.001)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结论 CD20阳性表达与成人B-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且CD20阳性者预后不良.
徐皓魏旭东尹青松汪萍米瑞华艾昊汪晓姣李玉富朱兴虎张龑丽宋永平
关键词:疾病特征存活率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