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芳
- 作品数:46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麻疹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有麻疹临床症状和体征、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的442例麻疹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散射比色法测定血清CRP。结果47.7%(211/442)的麻疹患者显示CRP水平升高。麻疹患者CRP水平及其异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0 4(P<0.01)和0.631 4(P<0.01);在剔除了白细胞(WBC)异常升高的病例后,r分别为0.701 0(P<0.01)和0.649 6(P<0.01)。其中15岁以上麻疹患者CRP的异常率(84.5%)明显高于15岁以下的患者(17.4%,P<0.01)。结论麻疹患者出现高比例的CRP升高,且其CRP水平及异常率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
- 徐爱芳刘宏景王志平周蕾李沛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麻疹发病年龄
- 血清乙肝表面大蛋白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中疗效观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过程中血清乙肝大蛋白(HBV-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的水平。结果:30例乙肝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27/30)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100.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LHBs的含量(OD值)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885)。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P>0.05)。恩替卡韦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抗病毒治疗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28、036、0.46、0.57、0.67。结论:血清LHBs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 陈刚徐爱芳张永乐王妙婵施军平眭东鸣朱秀亚钮海莺郑红英
-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反式激活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法)检测乙肝患者前S1抗原,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的前S1抗原结果及HBV-DN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TRFIA法和ELISA法检测36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对两种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结果不符合的标本和部分前S1抗原检测结果在Cutoff值附近的标本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并作比较。结果:以ELISA法为参考,TRFIA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8%,阴性符合率为75.7%,总体符合率为92.0%,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1),TRFIA法的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与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相比,TRFI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P<0.01)。结论:与ELISA法相比,采用TRFIA法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 徐爱芳陈刚王妙婵朱秀亚
- 关键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乙肝病毒前S1抗原
-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我科于2012年3月16日在1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涂片镜检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有真菌样物,疑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后经血培养证实。现报告如下。
- 李宏波徐爱芳周蕾李超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外周血
- 成人麻疹T淋巴细胞和血清酶学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酶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外周血细胞,用标记荧光的抗体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219例成人麻疹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同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酶学(ALT、AST、LDH、CK及CKMB)。结果麻疹组血清酶学(ALT、AST、LDH、CK和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病毒高活性组LDH明显高于低活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麻疹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CD8细胞百分比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病毒高活性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与麻疹病毒低活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酶学的变化,有助于评价麻疹病毒感染的机体免疫状况,对预示疾病进展和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王莹徐爱芳陈刚李宏波章松平
- 关键词:麻疹T淋巴细胞转氨酶类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水平,探讨LHBs与HBV-DNA的关系以及LHBs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78例HBV感染者的LHBs、HbeAg和HBV DNA。结果:(1)678例HBV感染者血清中,LHBs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4.78%和70.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71.68%;(2)187例HBeAg阳性血清中,LHBs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4.12%和92.51%;491例HBeAg阴性血清中LHBs和HBVDNA阳性检出分别是67.41%和53.78%,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HBs含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较好相关性,r=0.978,LHBs含量随HBV-DNA的拷贝数增加而增加,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LHB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79例HBV-DNA阳性标本中,L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分别是82.88%和3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可以作为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尤其是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王贤军赵洪灿黄美先项国谦张红河童文娟徐爱芳
- 关键词:外膜大蛋白病毒复制
- 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价值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集临床确诊的24例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和第24个月的血清,应用装有藕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及AFP-L3的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率(判断标准以AFP-L3≥10%者为阳性),同时跟踪随访,将检测结果与调查结果作生存分析图,比较两者对肝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术后2~3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30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高;术后6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4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术后第1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1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结论:AFP-L3对肝癌患者的术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高锦徐爱芳王妙婵娄国强
-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肝癌预后标志物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在监测抗病毒疗效上的临床意义。方法跟踪监测46例阿德谲韦酯治疗患者60周,分别采用ELIS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小同时间的LHBs、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HBs和HBV DNA下降趋势一致,其相关系数r=0.97,但LHBs消退晚于HBV DNA。治疗60周时共有20例患者的HBV DNA〈5×10^2/mL,其中8例LHBs转阴;疗效反复组14例患者HBV DNA转阴后又转阳,3例患者LHBs转阴;治疗无效组12例患者,2例LHBs转阴。结论动态监测LHBs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有益补充.
- 王贤军赵洪灿黄美先项国谦张红河童文娟徐爱芳
-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
- FibroTouch与6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Touch与六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检测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FibroTouch测定肝脏硬度(LSM),检测血清学生物化学指标并计算六种血清学模型的评分值。使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FibroTouch与六种血清学模型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ibroTouch与六种血清学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2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SM中位数为9.4(6.5~13.8)kPa,六种血清学模型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中位数为0.42(0.28~0.62),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为1.27(0.78~2.03),S指数为0.11(0.07~0.20),Forns指数为6.95(5.89~8.51),PRP指数为0.000 8(0.000 6~0.000 9),FIB-5为38.59(36.28~40.97);FibroTouch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3,P<0.001),FibroTouch与APRI、FIB-4、S指数、Forns指数、PRP指数、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正相关,与FIB-5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FT-LSM在S≥2、S≥3和S=4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90和0.85,显著高于血清学模型(P<0.001),S指数模型的在S≥2、S≥3和S=4的AUC均高于其余五种血清学模型。结论FibroTouch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血清学模型,S指数模型的诊断效能在血清学模型中表现最好,联合S指数+FT-LSM指标可以更好地判断肝纤维化分级,在临床中可以加以应用和推广。
- 左中宝崔怀中黄从想郭毅潘克女王妙婵杜炜黄斌徐爱芳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分子杂交技术在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的YMDD变异基因。方法:对100例服用拉米夫定12个月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分子杂交技术测定YMDD变异情况,同时采用乙肝P区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结果比较。结果:100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经分子杂交技术共检出33例YMDD变异,同测序结果吻合率达96.97%,灵敏度达103IU/ml。33例YMDD变异者共有6种不同的变异组合。结论: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实用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钮海莺徐爱芳王妙婵张永乐
- 关键词:分子杂交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