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助产
  • 3篇会阴
  • 3篇分娩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3篇侧切
  • 3篇产妇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裂伤
  • 2篇梅毒
  • 2篇免疫缺陷

机构

  • 12篇泸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徐云芳
  • 5篇陈远平
  • 3篇黎金凤
  • 3篇周蕾
  • 3篇罗蓉戎
  • 3篇朱莉
  • 2篇李玉莲
  • 2篇桑晓梅
  • 2篇潘庭荣
  • 2篇罗庆平
  • 2篇郭绍俊
  • 1篇杜仲
  • 1篇梁红
  • 1篇张蓉碧
  • 1篇刘梦晓
  • 1篇陈体平

传媒

  • 7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房助产士对梅毒的职业安全防护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在助产梅毒产妇过程中的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梅毒生物学特征及传播途径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助产人员在助产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实行标准预防。结果在助产过程中有5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未出现感染。结论助产士在为梅毒感染的产妇助产过程中,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关键在于做好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尽量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
徐云芳
关键词:产房梅毒助产
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分析产房助产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从助产人员的心理危害、生物危害、社会和环境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减少和杜绝助产人员职业危害的发生,并提出防范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结论助产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范,确保母婴安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杜绝助产人员职业危害,维护其身心健康。
徐云芳罗蓉戎李玉莲
关键词:产房助产人员
168例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168例产妇进行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分析其效果。结果 168例经胎头吸引术用于阴道助产分娩均成功,母婴并发症较少。结论胎头吸引助产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对避免胎头在产道中过度挤压造成缺氧、窒息及颅内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徐云芳李玉莲
关键词: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
跪俯位与侧卧位分娩应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的会阴裂伤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跪俯位、侧卧位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应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的会阴侧切率及裂伤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经阴道分娩者。跪俯位、侧卧位为研究组,平卧位为对照组,每组72例,均采取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观察3组产妇会阴侧切及裂伤情况。[结果]3组产妇会阴弹性评估、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跪俯位组、侧卧组、平卧位组侧切率分别为0.00%、6.94%、23.61%,跪俯位组、侧卧位组分别与平卧位组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跪俯位组、侧卧组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尿道口周裂伤及未侧切会阴裂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跪俯位与侧卧位较平卧位分娩应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接产分娩会阴侧切率低,不增加会阴裂伤程度及尿道口周裂伤。
罗庆平桑晓梅陈体平罗蓉戎徐云芳周蕾杜雨然朱莉刘梦晓郭绍俊叶科容
关键词:会阴侧切会阴裂伤
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会阴评估及侧切裂伤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与传统保护会阴接产法的会阴条件评估、侧切率及裂伤程度的比较,以提高助产技能及评估能力,减少会阴损伤。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无胎儿窘迫经阴道分娩者。其中研究组293例,对照组294例,研究组采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接产法,观察两组产妇会阴条件、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及裂伤情况。结果两组会阴体长度、会阴弹性、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17.1%、40.5%,研究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Ⅳ度裂伤发生。结论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较传统保护会阴接产法能提高会阴评估能力,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并不增加会阴Ⅲ、Ⅳ度裂伤的发生率。
罗庆平桑晓梅罗蓉戎徐云芳周蕾杜雨然朱莉叶科容郭绍俊
关键词:会阴裂伤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缝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生产过程中须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3倒。观察组施行改良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内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施行传统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采用间断缝合法实行缝合后,最后皮内连续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缝合时间的长短、伤口出血量的多少以及伤口重度疼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云芳周蕾朱莉
关键词: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缝合术愈合
5851例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探讨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2009年该院门诊和住院的5851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 5851例孕产妇中,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0.56%和0.60%,5年间HBsAg和抗-HCV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各年度阳性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PA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26%和0.03%。2009年分别与2008年、2007年、2006年和2005年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χ2=5.215,χ2=9.322,χ2=16.162,P<0.05);2009年抗-HIV阳性率与前4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检测出2例阳性。结论泸州地区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TPPA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形势严峻。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对减少新生儿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陈远平黎金凤徐云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孕产妇
M-CSF、CA153、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糖类抗原153(CA153)、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合格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以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20例作为CIN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M-CSF、CA153、HPV水平差异,分析宫颈癌患者的M-CSF、CA153、HPV水平相关性以及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效能差异。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M-CSF、CA153、HPV水平均显著高于CIN组和健康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M-CSF、CA153、HPV水平与宫颈癌呈正相关,均为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宫颈癌组患者的M-CSF、CA153、HPV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宫颈癌患者的M-CSF、CA153的诊断界值分别为485.12pg/mL和317.62U/mL。结论M-CSF、CA153、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患者的宫颈癌病变进行早期预测。
陈远平杜仲袁竟张兰樱徐云芳
关键词:宫颈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糖类抗原153
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陈远平黎金凤徐云芳
改良式坐位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坐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增加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泸州市人民医院108例孕妇为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坐位分娩,同时以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平卧位)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坐位使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有利于母婴健康。
徐云芳张蓉碧
关键词:第二产程分娩母婴健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