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格林

作品数:32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煤层气
  • 4篇盆地
  • 4篇热演化
  • 4篇煤盆地
  • 4篇煤田
  • 4篇聚煤
  • 4篇矿床
  • 3篇地质
  • 3篇石炭
  • 3篇石炭世
  • 3篇泥炭
  • 3篇湘中
  • 3篇裂变径迹
  • 3篇煤矿床
  • 3篇聚煤区
  • 3篇勘探
  • 3篇淮南煤田
  • 3篇测水组
  • 3篇成藏
  • 3篇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湖南省地质学...
  • 1篇浏阳市人民政...
  • 1篇湖南省地质矿...
  • 1篇图宾根大学

作者

  • 32篇彭格林
  • 6篇毕华
  • 4篇赵志忠
  • 3篇张泓
  • 3篇席先武
  • 3篇张则有
  • 3篇杨明慧
  • 3篇李小明
  • 2篇程真
  • 2篇钟蓉
  • 2篇晋香兰
  • 2篇童玉明
  • 2篇钟建华
  • 2篇伍大茂
  • 2篇佘仁富
  • 2篇许德如
  • 2篇李贵红
  • 2篇陶明信
  • 1篇胡秋君
  • 1篇杨宗仁

传媒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国土资源导刊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考古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核技术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华东地质学院...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自然资源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全国碳二叠纪...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6
  • 3篇19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炭沼泽化类型、控制因素及聚炭水文模式被引量:7
1999年
水体沼泽化与陆地沼泽化这2种基本类型,已为众多学者公认,但它们的组合类型即水一陆转换式沼泽化类型,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导致某泥炭层形成过程中泥炭沼泽化类型及其转换的直接原因是水文条件,特别是覆水深浅的变化与稳定程度,而引起后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气候或二者的综合。马来西亚沙捞越巴兰河三角洲泥炭地和广东湛江遂溪下某泥炭地是第3种泥炭沼泽化(水-陆转换式)类型的现代实例。根据对泥炭沼泽化作用控制因素和国内外古今泥炭沼泽演化类型实例分析,归纳了3种聚炭水文模式。
彭格林刘光华伍大茂张则有
关键词:泥煤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被引量:8
1990年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彭格林
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现状被引量:13
1999年
煤地质学一直偏重于对煤和含煤地层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近30年来逐渐重视从现代聚煤作用产物——泥炭和泥炭沼泽的角度揭示、印证成煤环境问题。但苦于寻找古代煤层的合适的类比物。80年代末以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东南亚热带木本穹丘状高位泥炭和泥炭地,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观察结果,开创了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的新局面。在成炭生态系统、泥炭岩石学、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相互关系及空间变化、聚炭控制因素、聚炭模式和异地堆积方面的新资料。
彭格林张则有伍大茂
关键词:形成环境泥煤
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被引量:18
1999年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潟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潟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一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潟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彭格林钟蓉唐伟忠
关键词: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聚煤作用沉积环境
物化探方法对古墓完整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根据湖南春秋战国—秦汉古墓葬地质条件、埋葬特征与周边环境 ,遵循准确、简便、快捷和经济的原则 ,选择并运用放射性氡测量、汞测量和探地雷达等方法 ,对湘西北某县AB战国楚墓群 4个大中型古墓和长沙杨家山古墓开展物化探综合勘查试验 ,取得了古墓完整性勘查研究的初步成功。
彭格林杨宗仁佘仁富程真
关键词:塌陷物探化探
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预测
张泓郑玉柱郑高升陶明信彭格林李玉林王绳祖杨锡禄赵世晨王万春孙少华张培河刘德龙
该专题根据大量地面和矿井地质调查、现场和试验室测试数据,以煤储层的渗透性为核心,以生气性、含气性和可采性为主线,运用煤层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气体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原理,对新集矿区及其外围的基本地质背景...
关键词:
关键词:煤层气区块
长沙出土古代陶瓷器的热释光年代被引量:1
2003年
Determining the absolute dates of specimens by means of thermoluminescent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the dating of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from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s. Using the fine-grain thermoluminescent method, the authors analyzed ancient ceramics unearthed from two sites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 City. They obtained 15 dates, of which the relative errors account for 8% and two data are unacceptabl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the errors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luminescent analysis in the dating of specimens requires some preconditions and that the fine-grain method, therefore, has its limitations.
龚革联彭格林刘顺生
关键词:陶器瓷器热释光
构造热演化、综合模拟与淮南坳陷三叠系厚度的研究
运用以磷灰石裂变径迹为主的构造热演化、综合模拟方法, 对华北地洼区晚古生代聚煤盆地淮南坳陷煤化作用、煤层气生烃成气作用和构造热演化史的研究表明;聚煤期后淮南坳陷是华北盆地早中三叠纪湖盆的一部分,中下三叠统厚度应在2000...
彭格林李小明席先武许德如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文献传递
不要把壶穴当“冰臼”——对湖南龙山和茶陵壶穴的调查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实地调查,否定了茶陵石梁、龙山兴龙河谷的岩石坑穴是"冰臼"之说,而肯定为壶穴。指出龙山兴龙河谷壶穴从科学和美学价值都具有珍贵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意义。
童潜明胡能勇胡秋君刘钟伟彭格林罗海晏
关键词:壶穴冰臼
淮南煤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机制与地质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淮南煤田由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气组成的混合型煤层气藏,受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本文通过热流场和地温场、古构造应力场和原地应力场以及地下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成藏地质模型。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虽然属向斜式(或盆心)聚气模型,但是,该模型强调,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补充,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构造样式和能量场的耦合关系,是混合型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因。
张泓王绳祖彭格林晋香兰李贵红郑玉柱李玉林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淮南煤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