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振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油田
  • 7篇塔河油田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稠油
  • 3篇油藏
  • 3篇缝洞
  • 3篇缝洞型
  • 3篇缝洞型油藏
  • 3篇参数优化
  • 3篇抽油
  • 2篇电泵
  • 2篇旋流器
  • 2篇盐岩
  • 2篇水力旋流器
  • 2篇碳酸盐岩
  • 2篇气举
  • 2篇人工举升
  • 2篇举升
  • 2篇HL

机构

  • 19篇中国石化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北京雅丹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19篇彭振华
  • 12篇张园
  • 11篇丁雯
  • 9篇任向海
  • 3篇李森
  • 2篇柏森
  • 2篇李冰
  • 2篇曹畅
  • 2篇朱莲花
  • 1篇冯一波
  • 1篇杨利萍
  • 1篇丁保东
  • 1篇张辛
  • 1篇徐德奎
  • 1篇邢钰
  • 1篇巫光胜
  • 1篇王尊策
  • 1篇闫月娟
  • 1篇檀朝东
  • 1篇刘永辉

传媒

  • 4篇石油钻探技术
  • 3篇石油机械
  • 2篇数码设计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化工机械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石化节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酸盐缝洞型油藏不同气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具有复杂的缝洞组合关系,目前的技术和手段还无法直观有效的识别这点。通过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模拟其内部的组合结构来研究流体流动特征。文中设计制作了缝洞型油藏模型,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饱和,利用氮气、二氧...
任向海彭振华冯一波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气驱采收率
油气井人工举升生产分析优化决策系统软件Well Lift
2018年
针对油气人工举升井生产参数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本文通过对油层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研究,研发了Well Lift油气井人工举升生产分析优化决策系统。该软件具备采油方式评价、产能预测、高压物性计算、流动保障计算、单举升及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智能调参、经济评价等功能。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灵活多变,可扩展性强。既可用来进行单井生产工程分析设计,也可满足开采工程方案编制的需要。
李静嘉彭振华阚唱轩余丹宋健高照敏
关键词:人工举升决策系统WELLLIFT
塔河超稠油井掺稀气举参数优化与研究
为了有效解决塔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研究掺稀降粘与气举工艺基础上,通过地面设备混合后注入油套环空,经过循环后进入油管。该工艺利用掺稀降粘与气举的双重效果,有效降低了井筒压力梯度,放大了油井生产压差,提高了油...
彭振华任向海张园
关键词:参数优化塔河油田
基于损伤力学的HL级抽油杆疲劳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会对其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分析损伤对HL级抽油杆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采用有效应力法与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裂纹损伤、蚀坑损伤和偏磨损伤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3种损伤形式下深度、宽度、角度等影响因素对HL级抽油杆剩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3种损伤形式下影响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列:裂纹损伤,依次为裂纹的位置、角度、深度和宽度;蚀坑损伤,依次为蚀坑的位置、深度和半径;偏磨损伤,依次为偏磨的位置、深度和长度。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回归关系式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82.0%、94.0%和90.9%。研究结果表明:损伤位置对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影响极其显著;裂纹深度、角度,蚀坑深度和半径及偏磨深度的影响显著;裂纹宽度也有一定影响。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式,可为判断HL级抽油杆的剩余寿命提供依据。
丁雯彭振华张园任向海张辛吴超
关键词:抽油杆数值模拟正交试验
水平井多点注汽参数优化研究
多点注汽工艺对于改善稠油热采井的吸汽剖面,提高热采井的水平井段的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点注汽水平管柱的结构,考虑在蒸汽在注入过程中的变质量流特征、汽液两相流压降和蒸汽限流分配器的节流压差,建立多点注...
刘志龙李冰彭振华冯钢牛会钊檀朝东
关键词:水平井均匀注汽
文献传递
超深有杆泵井流线型助抽器的研究与应用
2015年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井存在供液不足和泵效低的问题,通过研发井下配套工具,开展了超深井提质提效深抽现场试验研究。重点介绍了流线型助抽器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该装置不改变地层渗透能力,只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提高流体瞬间线速度,使其压能变动能,加快流体流速,改变流体流态,提高泵的充满系数,增加产量;通过螺旋切入设备改变流体的入泵状态,减小入泵阻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在不改变泵体结构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提升流体入泵速度、提高泵的充满程度的目的,9口试验井平均泵效提高4.9%,其中6口井提液效果明显,泵效平均提高21.3%,日产液平均提高5.3 t。
曹畅彭振华张建军张园柏森丁雯
关键词:超深井有杆泵泵效流线型塔河油田
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研制及性能试验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塔河油田现有掺稀降黏工艺中稀油与稠油由同一吸入口进入,两者互相干扰致使掺混不均从而堵塞油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将稀油吸入口与稠油吸入口分开的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借鉴前人的混配效果评价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稀油吸入口直径、孔眼层数、开孔角度对混配效果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结构参数,最佳结构参数为稀油吸入口直径8.0 mm,沿轴向4层排布,开孔角度33°。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性能室内试验结果发现,稀油和稠油经过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后,其混合均匀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可以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解决了因稀油和稠油掺混不均而堵塞油管的问题。
任向海朱莲花张园彭振华丁雯
关键词:降黏数值模拟结构参数
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的设计与现场试验
2018年
连续油管入井过程中存在预弯曲、受力易伸缩的问题,无法满足连续油管压裂中对目的层高精度定位的要求,为此,设计了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在分析现有套管接箍定位器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的结构,对该定位器入井过程中5种情况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工作原理——利用大钩载荷的变化与测井数据,找准定位块经过套管接箍时管柱下放力的2次波动,实现精确定位。利用ADAMS软件对该定位器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了定位块角度、弹簧刚度、定位块高度差对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的影响。模拟分析发现,定位块角度、弹簧刚度与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成正比,而定位块高度差对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影响较小。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定位块角度为65°、弹簧刚度为220 N/mm。该定位器在塔河油田X井的现场试验结果发现,可以将因振动、固体颗粒等引起的干扰波动与经过套管接箍所产生的力学波动区分开来,从而有效避免误判。研究认为,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定位精度高,能有效解决连续油管入井过程中对目的层定位不准的问题。
彭振华张园丁雯吴超孙秉宇
关键词:连续油管套管接箍定位器数值模拟
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电泵井掺稀生产是塔河油田上产稳产的重要举升方式,尤其是稠油区产量高、掺稀量大的油井。系统效率是电泵井生产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而塔河油田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较低,能耗较高,通过常规电泵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确定了塔河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现场测试并计算出51口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分析认为:井下效率低下是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载荷过低是掺稀电泵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设计泵排量和扬程、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性,以及应用降耗配套工艺有利于提高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
曹畅甄恩龙彭振华张园柏森丁雯
关键词:塔河油田影响因素
掺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改进研究
2021年
系统效率是评价抽油机井系统能耗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各油田以掺稀降黏方式开采的稠油井系统效率测算大多参考GB/T33653-2017《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本文分析了现行系统效率计算公式不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黏滞功率、气体膨胀功率和掺稀泵功率在系统效率公式的作用。通过对塔河油田抽油机井的实例计算表明,现行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导致稠油井有效功率被低估,系统效率偏低,易出现“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典型特征,本文修正后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稠油井和普通稀油井,对于科学评价掺稀抽油机井和普通稀、稠油井的系统效率计算与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彭振华李冰丁雯丁雯张园檀朝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