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光
- 作品数:157 被引量:9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差异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头痛(正常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Disease-specific proteins,DSPs),探寻帕金森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PG-IEF)为第一向,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脑脊液蛋白质分离;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8.0分析电泳图谱寻找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运用MALDI-TOF-MS质谱鉴定,分析其意义。结果:通过比较帕金森病与头痛(正常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发现3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泛素连接酶E3(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与头痛(正常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DSPs,并有可能成为PD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 徐芙蓉江思德彭国光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 帕金森病重要的发病机制: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被引量:9
- 2008年
-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与P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已知某些基因变异导致PD发生,其中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如A53T、A30P或基因染色体座位的3倍扩增)及2个与α-突触核蛋白降解机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有关的基因(泛素C末端水解酶、Parkin)突变可引起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异常蓄积聚合,已经被确定为家族性PD的主要原因。
- 王少君彭国光
- 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发病机制蛋白异常帕金森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病重
- 神经科门诊患者中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medicallyunexplainedsymptoms,MUS)发生率、相关因素和症状特征。方法对221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人口学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表现分析。结果MUS发生率32.6%,男、女性发生率分别为23.0%、37.4%,31~50岁发生率最高(43.8%),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者分别为27.8%和18.1%,Logistic分析显示HAMD(OR=4.045)和年龄(OR=0.730)为其关键因素;临床以神经系统相关表现为主,36.1%的MUS患者存在2个或以上症状。结论神经科门诊患者约1/3存在MUS;症状表现多样,各症状联系不紧密;MUS与性别、年龄、焦虑和抑郁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他评量表较自评量表更加客观准确。
- 马英彭国光
- 关键词:量表分析神经科
- 强化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发病6 h内不符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并进一步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各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NIHSS≤5分),中度组(NIHSS评分6~13分),重度组(NIHSS评分≥14分)。强化组入院后即刻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此后按40 mg/d剂量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90 d;对照组发病后1 w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公司,每粒10 mg,下同)10 mg,按10 mg/d剂量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90 d。随访两组90 d主要终点指标是发病后3个月临床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次要终点指标是发病1 w时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和梗死体积。结果 强化组临床预后不良(m RS≥4分)者较对照组减少(7.3%,14.6%,χ^2=0.029,P〈0.05);强化组临床预后良好(m RS〈2分)者较对照组增加(63.4%,46.3%),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5);亚组分析提示轻、中度脑卒中强化他汀治疗可分别改善临床良好预后比率23.1%和18.1%(P〈0.05)。强化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4.6%,34.1%,χ^2=4.325,P〈0.05)。治疗1 w时,强化组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梗死体积有减少趋势〔37.4(12-101.8),54.1(13-1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324,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没有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需停药者,且两组颅内出血的风险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 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可减少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善3个月时ACI患者不良预后,改善轻、中度脑卒中临床良好预后比率,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王少君刘建马海刘连峰霍金莲刘永宏彭国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神经保护作用
- 维生素B_1缺乏病1例
- 2014年
- 维生素 B1(Vitamin B1,VitB1)缺乏所致Wernicke 脑病已被较多医生认识,但 VitB1缺乏同时导致伴视力下降的 Wernicke 脑病、脚气病临床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该病患者,报告如下。
- 陈瑞芳罗勇彭国光
- 关键词:维生素B1缺乏WERNICKE脑病脚气病
- 过量克感敏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贫血及心肌炎一例报道
- 2005年
- 李光勤杨琴彭国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贫血心肌炎
- 脑梗死患者入院特征预测住院时间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入院特征与住院时间(LOS)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主要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入院特征和LOS。结果脑梗死患者平均LOS为18.5d(LOS为16d)。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医保种类、脑梗死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高脂血症]以及入院时白细胞升高是LOS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COPD和高脂血症)、入院时白细胞升高及医保种类是预测LOS的主要因素。
- 马英刘云付红梅王晓明吴碧华王顺先彭国光杨琼
- 关键词:脑梗死住院时间
- 神经变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2008年
-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存在于血、血浆、尿和脑脊液(cercbrospinal fluid,CSF),能反映与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情况。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前20-30年就有神经变性.但在痴呆出现前AD是不能被诊断的。最近几年,人们将早期轻度智能损害的临床阶段定义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 徐芙蓉彭国光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神经变性疾病蛋白质组学
- 缺血再灌注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蛋白激酶 C( PKC)同工酶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于缺血 1 .5h再灌注 4 h、2 4 h、72 h观察 PKCγ、δ表达及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变化规律。结果 再灌注 4 h PKCγ、δ及神经元凋亡明显升高 ,PKCγ在 2 4 h达高峰 ,72 h开始下降 ( P <0 .0 5) ;PKCδ在再灌注 2 4 h、72 h仍保持一高水平 ( P >0 .0 5) ,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同 PKCγ( P <0 .0 5) ;神经元坏死在再灌注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结论 PKCγ、δ的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有密切的联系。
- 余刚董为伟罗勇彭国光
- 关键词:神经元坏死蛋白激酶C同工酶
- 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00例确诊为发病时间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根据发病时间分析≤3 h组与3-6 h组,并根据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4例(44.0%)患者发病≤3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非心房颤动患者29例;56例(56.0%)患者发病3-6 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36例。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相同时间段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P〉0.05)。3-6 h组房颤组患者溶栓后24 h内发生PH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心房颤动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但增加了时间窗为3-6 h的脑梗死患者PH出血的风险。
- 龙汉春彭国光陈映陈莹周长青万金城
-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