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洞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陈云论劳动法
- 1995年
-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对我国劳动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劳动法陈云同志中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创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 浅议“两会”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 1996年
- 浅议“两会”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洞明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马积华现在有一种错误说法,认为职工民主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今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职工就不再是企业的主人,因而主张排斥工会和职代会(即两会)去组织职工参与民...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工会职代会现代企业制度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劳动法
- 1995年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十分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劳动立法,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资产阶级劳动法和工人阶级劳动立法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和科学的阐述。一、论资产阶级劳动法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本质及其局限性作了深入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劳动法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选集
-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稳定地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 张洞明倪磊
-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国经济收入差距问题持续高速增长
-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体系
- 1997年
- 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正如党的十四大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构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体系;二是提出市场经济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观念。本文仅就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体系试作论述。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邓小平工运思想初探
- 1994年
- 邓小平工运思想初探张洞明,马积华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述我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运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本文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对邓小平的工...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工会历史使命
- 《劳动法》的国际借鉴
- 1995年
-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充分参考和借鉴了世界各国制订劳动法,以及国际劳动立法的经验,是一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和国际接轨富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法。一、各国的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了解决现代工业中的劳动问题而产生的,是专指产业革命以后制订的以保护职工为宗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在产业革命以前,或者说在18世纪以前,根本不存在劳动法。劳动法的最早形式是19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工厂法。英国议会于1802年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也是第一个保护儿童的立法。该法规定,纺织厂不能用9岁以下的学徒;童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禁止做夜工。1847年修正工厂法规定,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法典
- 《劳动》的历史借鉴
- 199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既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解放前在我党领导下的历次劳动立法的成果和经验,又全面总结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体制改革的经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
- 张洞明马积华
- 关键词:劳动法历史借鉴雇佣劳动者劳动者合法权益建国后女职工劳动保护
- 割裂“两个飞跃”是造成谬误的原因
- 1981年
- 毛泽东同志把人类的认识过程,简明地表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它构成了认识的“一串圆圈”,由实践和认识的“两个飞跃”,联结成一环扣一环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如果把认识过程的这两个阶段,抽取其中的一段,孤立起来,脱离整个认识过程的螺旋曲线,而形成错误的“
- 范以农张洞明
- 关键词:毛泽东同志谬误
- 企业承包经营条件下工会工作的新路
- 1989年
- 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改革的深化,继小型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后,一些中、小型企业也陆续实行了承包经营。这样一个改革的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来说,应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新机遇,我们应从社会生产关系来探讨承包经营制是怎么一回事,进而研究在这样的生产关系变化的客观环境里,工会工作的新路。
- 张洞明
- 关键词:客观环境经济改革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