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圆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捐赠者的社会阶层影响其亲社会名声:利他动机的中介作用
- 亲社会名声指行动者获得的亲社会特质(慷慨性、利他性、善良性等)声誉,反映了行动者在他人眼中的亲社会性及其水平,它有利于行动者的社会适应。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因素很多,而行动者所拥有的资源强烈影响着其亲社会名声的获得。本研究以...
- 苑明亮张梦圆寇彧
- 关键词:社会阶层捐赠
- 文献传递
- 论西方道德心理研究的新综合取向:道德基础理论
- 2016年
- 道德基础理论并非空中楼阁,除了基于进化的机能主义视角和对多元文化的观察.还包括对认知心理学派等多家观点的批判性继承。
- 张梦圆苑明亮寇彧
- 关键词:心理学派多元文化机能主义批判性
- 初中生偶像崇拜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本研究以3587名初中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初中生偶像崇拜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究了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女生的偶像崇拜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且偶像崇拜高水平组中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偶像崇拜低水平组中则相反;初一与初二年级间偶像崇拜的水平及在不同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2)外在生活目标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水平,其中性别起调节作用,外在生活目标对女生偶像崇拜水平的影响大于男生。(3)性别对偶像崇拜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上也具有调节作用,即偶像崇拜水平负向预测初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对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则影响不显著。
- 时嘉惠张梦圆杨莹冯姬寇彧
- 关键词:偶像崇拜主观幸福感性别初中生
- 新视角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个体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个体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有其特殊性,前期研究发现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包含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四个方面。本研究采用基于亲社...
- 张梦圆杨莹寇彧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青少年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的编制与维度的再验证被引量:20
- 2016年
- 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的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的亲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的亲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亲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量表。
- 杨莹张梦圆寇彧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青少年量表编制
- 亲社会名声与亲社会行为被引量:10
- 2016年
- 亲社会名声是行动者获得的亲社会特质声誉,它有益于行动者的社会适应。行动者首先通过亲社会行为建立亲社会名声,亲社会名声又通过间接互惠和同伴选择过程对行动者产生外在激励作用,通过自我概念对行动者产生内在激励作用,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行动者的贫富水平、亲社会行为的公开性、自我获益和宣传方式影响其亲社会名声的获得。未来研究应关注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名声之间的相互促进过程,探索行动者亲社会行为的代价与获益如何交互影响其亲社会名声;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如何通过对人们预期的影响而调节行动者的亲社会名声;亲社会名声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
- 苑明亮张梦圆寇彧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 红色还是蓝色?——颜色效应对动机及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研究
- 2013年
- 通过图片偏好测验,考察红色、蓝色背景下被试动机的改变,同时通过PTM问卷考察不同颜色背景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不同背景颜色下,男性被试动机发生改变,其中红色组被试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稳定、具有防御效果的图标,而蓝色组被试倾向于选择外形更时尚、新颖的;②颜色效应对于亲社会倾向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匿名倾向分量表得分上有显著影响:蓝色组被试进行亲社会行为时更多地表现出匿名倾向.
- 李悦张梦圆张燕
- 关键词:亲社会倾向
- 论西方道德心理研究的新综合取向:道德基础理论被引量:13
- 2016年
- 个体的道德系统不仅包括评价道德水平的道德形式,而且也包括界定道德范畴的道德内容。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道德心理研究重视道德形式,忽视情绪因素,未能充分揭示道德判断规律;忽视道德情感与行为,未能系统描述个体道德全貌;忽略文化多样性,反映出有限的道德内容观。随着多学科的发展与交流,新综合取向的道德基础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道德具有先天性、可塑性、直觉性和多元性四个基本特征,包含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洁净/堕落五元道德内容,后新增自由/压迫共六大道德内容。基于该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个体心理特征与多元道德内容的关系、不同群体道德内容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道德内容差异性对个体态度的预测三个方面。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不同道德内容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多元道德内容基础上的个体道德发展。
- 张梦圆苑明亮寇彧
- 关键词:道德内容
- 捐赠者的社会阶层影响其亲社会名声:利他动机的中介作用
- 亲社会名声指行动者获得的亲社会特质(慷慨性、利他性、善良性等)声誉,反映了行动者在他人眼中的亲社会性及其水平,它有利于行动者的社会适应。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因素很多,而行动者所拥有的资源强烈影响着其亲社会名声的获得。
- 苑明亮张梦圆寇彧
- 关键词:社会阶层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