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论未成年人侵财犯罪及其预防
- 2013年
-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映射出这个时代的特点,然而,在发展速度如此快的市场经济下,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未成年人犯罪也愈演愈烈。其中,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大头,且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也显得尤为重要。
- 张怡静
- 关键词:未成年人侵财犯罪犯罪特点犯罪原因预防措施
-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新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被引量:9
- 2016年
- 大数据时代,侵犯信息犯罪的主体扩容、种类增多、方式多元,使得原有刑事法律无法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良好规制,在此背景下《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进行了相关修改和完善。但是从刑事立法的角度看对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仍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之必要,以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切身利益与社会信息安全秩序。
- 杨燮蛟张怡静
-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 2014年
- 社会法是由自身部门法精神与品格而定,其价值取向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力求社会实质公正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 张怡静
- 关键词:社会法学社会保障
- 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 2016年
- 网络犯罪心理具有普通犯罪心理的共性,又具有网络犯罪所具有的特性,包括自我实现、猎奇、贪图财利、报复泄愤、政治目的和侥幸等六大心理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都是此种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构建网络犯罪心理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元角色的共同参与:第一,国家首先要构建其良好的网络犯罪预防的环境基础;第二,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第三,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个人要加强对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犯罪预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相信终会迎来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 杨燮蛟张怡静
- 关键词:网络犯罪多元角色
- 构建失独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究
- 2014年
-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渐壮大,当独生子女因疾病、意外等原因死亡时,失独家庭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近些年来。随着失独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是,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规范措施。学术界也缺乏系统性的体系研究。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内容。本文在了解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下,以政府和非政府为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
- 张怡静
- 关键词:政府救助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