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坤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心理康复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盗窃
  • 1篇多动障碍
  • 1篇养育方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正常人
  • 1篇森田疗法
  • 1篇强迫症
  • 1篇抢劫
  • 1篇抢劫行为
  • 1篇注意缺陷多动...
  • 1篇疗法
  • 1篇氯丙咪嗪
  • 1篇门诊
  • 1篇教养方式
  • 1篇精神病
  • 1篇合用
  • 1篇父母教养方式
  • 1篇父母养育方式

机构

  • 4篇江西省心理康...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张华坤
  • 2篇邱育平
  • 2篇肖黄宜
  • 1篇郭明
  • 1篇喻芳
  • 1篇喻志敏
  • 1篇李红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门诊森田疗法合用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门诊森田疗法合用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 6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 1例 (门诊森田疗法合用氯丙咪嗪组 )和对照组 3 1例 (氯丙咪嗪组 )进行对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 2、4、6、8周的疗效及治疗结束时的副作用。同时于治疗前和半年后测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 GQOL-74) ,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第 4周末时 ,两组疗效近似 ( P>0 .0 5 ) ,在第 6周和疗程结束时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1 )。在副作用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 P>0 .0 5 )。半年后随访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张华坤李红黄彩秀
关键词:门诊森田疗法氯丙咪嗪强迫症
父母教养方式对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特点的关系,为探索父母养育方式在ADHD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匹配对照研究,以46例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ADHD患儿(ADHD共病组)、46例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ADHD患儿(ADHD无共病组)以及46例正常儿童对照(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的评估。结果: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评分健康对照组高于ADHD无共病组,而ADHD无共病组高于ADHD共病组(P值均<0.05);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偏爱被试因子评分ADHD无共病组与ADHD共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其他因子评分ADHD共病组高于ADHD无共病组,ADHD无共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分与"是ADHD共病患儿"呈正相关(β=0.16~0.71,P值均<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是ADHD共病患儿"呈负相关(β=-0.86,-0.81,P值均<0.01)。结论:ADHD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拒绝接纳、惩罚严厉、否定、偏爱及过度保护;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与ADHD发病及ADHD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存在密切联系。
喻芳郭明喻志敏张华坤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父母养育方式
53例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性犯罪行为的对照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性犯罪行为的差异。方法 对 5 3例分裂症患者与 5 3名正常人的性犯罪行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分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 ,在作案前相关因素、作案年龄、作案动机、作案对象、作案方式及作案后表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或 P<0 .0 1 )。
肖黄宜张华坤邱育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影响因素
50例分裂症盗窃抢劫行为的对照分析
2003年
肖黄宜张华坤邱育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盗窃抢劫行为精神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