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军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出血
  • 8篇血肿
  • 8篇脑出血
  • 5篇水肿
  • 4篇细胞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微出血
  • 3篇疗效
  • 3篇颅内
  • 3篇脑水肿
  • 3篇脑微出血
  • 3篇颈动脉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血肿液
  • 2篇炎症
  • 2篇内血肿
  • 2篇细胞浸润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石家庄市职业...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张军
  • 9篇张国华
  • 7篇林杰
  • 5篇宋哲
  • 4篇王珊
  • 4篇李献军
  • 3篇赵娴
  • 3篇史福平
  • 3篇刘惠钦
  • 2篇张彤
  • 2篇孟丽
  • 2篇王学明
  • 2篇刘永
  • 1篇张林静
  • 1篇党志敏
  • 1篇王志红
  • 1篇董梅
  • 1篇廖晓凌
  • 1篇邸卫英
  • 1篇何川

传媒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ICH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包括脑内血肿的扩大、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等变化.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病人的治疗,进而改善ICH病人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张彤张军张国华
关键词:脑出血ICH病理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
脑出血后血肿内白细胞浸润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内的白细胞浸润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的关系。方法33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的脑出血患者,手术时留取血肿液及静脉血,测定其白细胞数,观察血肿内白细胞浸润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ICAM-1的表达,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肿液、静脉血与健康对照组静脉血中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数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别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脑出血患者血肿内白细胞浸润与其血肿内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其静脉血中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ICAM-1的表达上调,ICAM-1的增高表达与血肿内的白细胞浸润相关。ICAM-1参与了血肿内的炎症反应。
林杰张国华张军史福平王珊张林静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炎症
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被引量:7
2004年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而且水肿形成可引起神经细胞及其轴突的变性、坏死。研究发现,凝血酶、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补体和其他炎症因子,以及缺血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张军林杰张国华
关键词:脑出血水肿形成病理生理机制凝血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被引量:11
2004年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继发性脑损伤 ,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脑出血后血肿内和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 ,包括白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渗出 ,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显著表达和补体系统激活。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 ,有望找到脑出血治疗新的切入点。
林杰张军张国华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反应机制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急性期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33例行微创手术的ICH患者,术前经头颅CT测量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术中留取血肿液及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并与所测水肿带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62p、TSP在ICH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CH组血肿液中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静脉血中的表达;血肿液中血小板CD62p、TSP的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81,r=0.5183,均P<0.005);静脉血中血小板CD62p、TSP表达量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58,r=0.4193,均P<0.05),前者比后者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ICH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
林杰张国华史福平张军王珊邸卫英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液血小板活化脑水肿流式细胞术
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为A组(前交通动脉开放组61例)、B组(后交通动脉开放组35例)、C组(非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组40例)。采用3. 0 T Philips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并计算6个月及12个月时新增CMBs的数目。结果 6个月时,A组新增CMBs 14个,B组新增CMBs 9个,C组新增CMBs 13个,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2个月时,A组新增CMBs 19例,B组新增CMBs 11例,C组新增CMBs 22例,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个月与12个月相比,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或B组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侧支循环的开放,尤其是前、后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MBs的形成。
张军赵娴曹献国宋哲刘惠钦李献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侧支循环血管造影颈内动脉狭窄
麝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麝香注射液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行头颅CT扫描,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两周后,麝香注射液治疗组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麝香注射液有助于控制和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张国华董梅廖晓凌林杰张军王珊史富平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麝香注射液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帕金森病组(60例),登记病史及进行详细查体,测定UPDRSnl量表,进行Hoehn-Yahr分期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量表测定;同时收集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2名)。两组均测定空腹血尿酸,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2.4±85.2)μmol/L和(357.6±73.3)μmol/L](t=1.013,P=0.005);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各期之间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分析无等级相关性(r=0.143,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4,P=0.064);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MMSE分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6.12±2.87及28.32±2.17)(t=1.970,P=0.07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可以用来评定疾病严重程度。MMSE对于判定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李献军刘永孟丽张军王学明宋哲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尿酸认知功能损害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与血肿内炎性反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肿内白细胞浸润及其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表达的关系。方法33例行微创手术的脑出血患者,手术时留取血肿液及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血小板CD62p、TSP的表达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血肿内白细胞浸润与血小板CD62p及TS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肿液中血小板CD62p、TSP表达(20.25±1.82,37.04±3.63)显著高于静脉血(7.72±2.19,12.32±2.81)(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1±1.78,8.67±2.86)(均P<0.01)。脑出血后血肿内白细胞浸润与血肿液中血小板CD62p、TSP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74,P=0.0013;r=0.5468,P=0.0010),与静脉血中血小板CD62p、TSP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r=0.4401,P=0.0104;r=0.4288,P=0.0128),前者比后者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内出现以白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反应,并出现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血肿内的炎性反应。
张国华林杰陈彩肖张军王珊史福平刘一鸥
关键词:血肿液白细胞浸润活化血小板炎性反应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与脑微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8例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度组(血管狭窄程度0%~49%)96例,中度组(血管狭窄程度50%~69%)87例,重度组(血管狭窄程度70%~99%)53例,闭塞组(血管完全闭塞)32例。应用3.0TPhilips磁共振成像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的方法,检查6个月和12个月后各组新增CMBs。结果在皮层及皮层下区、基底节区,6个月和12个月时,均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CMBs也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12个月时皮层及皮层下区,组间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各组所有部位新增加的CMBs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6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组间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CMBs逐渐增加的趋势,且随着时间延长,CMBs的发生概率增大。
张军赵娴曹献国宋哲刘惠钦李献军
关键词:卒中脑微出血颈动脉狭窄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