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姣
- 作品数:49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长新冠”的多系统症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 2023年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及其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现阶段各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目前面临的新的危机是SARS-CoV-2感染后给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神经、精神、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包括并发症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被称之为长新冠(long COVID)或后COVID-19综合征。在未来数年,这些症状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保健成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恢复期的长期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 廖雪姣吴舒婷马拯华卢洪洲
- 关键词:随访
- 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6年随访观察
- 吴其恺黄国欣廖雪姣邓欣杨大国
-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无创评估模型指标的筛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肝患者纤维程度无创评估指标的筛选及其诊断模型的构建过程。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内科治疗的249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筛选出常规临床指标,经Spearman等级相关逐一分析各指标与肝纤维化间的相关性,筛选出有关联的指标(P<0.001、r>0.200),根据指标相关性的大小及不同组合构建不同模型,比较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指标相对较少且诊断能力佳的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249例,其中模型组204例,验证组45例。筛选19项临床常用指标,其中9项指标[包括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透明质酸(HA)、年龄、HBV DNA、脾厚、胆碱酯酶(CHE)、白球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与肝纤维化有相关性(P<0.01、r>0.200)。根据以上指标相关性的大小,拟将各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相对比值分别设定为1.0分、1.1分、1.5分,依次构建了8个模型,综合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确定模型5即DMFibro S模型为最佳诊断模型。以45例患者进行验证,准确度为77.8%。结论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佳的无创性诊断模型需具备纳入的指标较少且诊断能力佳的特性,同时还需要实例进行验证。
- 唐情容王召钦何清李向军廖雪姣赖长祥唐奇远李曾
- 关键词:肝脏病理
- 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6年随访观察
-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疗效。方法:对50例使用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6年随访观察。在服用正肝化瘀方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中药基础方为生黄芪、川芎、炙鳖甲、...
- 杨大国黄国欣吴其恺廖雪姣邓欣
- 留置肺导管局部治疗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留置肺导管局部治疗联合全身用药治疗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价值,为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代表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5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分为肺导管组(n=11)和单纯化疗组(n=14)。肺导管组采用留置肺导管局部注药联合全身药物治疗,单纯化疗组单用全身药物治疗,观察强化期结束后的近期疗效。结果:强化期结束后,肺导管组痰菌转阴率72.73%、病灶吸收率81.81%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8.57%、2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导管组无咯血、胸痛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留置肺导管局部注药联合全身用药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的近期疗效有提高,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
- 张丽娜李轩邓群益张淑琴廖雪姣刘国辉方木通曾剑锋詹森林张红梅
- 关键词:肺导管局部给药
- 中西医整合思维应用于慢性肝病的初步探讨
- 廖雪姣何清杨大国
-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肝组织HBcAg演变规律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HBcAg分布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的演变,进一步揭示HBV感染过程中免疫状态的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分别统计慢性HBV感染各个阶段肝组织HBcAg分布的情况。结果共纳入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248例,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119例,再活动期169例。各阶段患者肝组织HBcAg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75,P<0.0001)。免疫耐受期肝组织HBcAg分布以核型与混合型为主(89.1%);免疫清除期以混合型与浆型为主(74.6%);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阴性为主(89.1%);再活动期以浆型与阴性为主(73.4%)。结论在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过程中,肝组织HBcAg经过了以核型为主→浆型为主→阴性→浆型为主的规律性变化。HBcAg的分布特征是HBV自然史阶段中机体免疫功能与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
- 艾书玲何清唐奇远吴繁唐情容敖飞健廖雪姣赵连三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及其临床特征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随访的6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研究对象,6~12个月随访1次,收集HBV再激活发生情况、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HBV再激活发生后的临床结局等。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累积HBV再激活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基线相比,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的ALT[7.69%(2/26)vs 0%(0/26)]、AST[0%(0/26)vs 0%(0/26)]、TBil[19.23%(5/26)vs 19.23%(5/26)]和GGT[3.85%(1/26)vs 0%(0/26)]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和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HBV DNA≥2000 IU/ml比例分别为0%(0/26)、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0,P<0.001);HBV再激活者基线HBeAg均为阴性,发现HBV再激活时有1例HBeAg复阳(P=1.000)。HBV再激活后共6例进行了肝脏穿刺病理检查,4例为G1S1,1例为G1-2S2,1例为G1S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基线HBVDNA≥100IU/ml者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基线HBV DNA<100 IU/ml者的2.62倍(HR=2.62,95%CI:1.04~6.58,P=0.041)。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为37.1%(26/64,95%CI:21.4%~49.6%)。基线HBVDNA≥100IU/ml者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43.8%,95%CI:22.4%~59.3%)显著高于基线HBV DNA<100 IU/ml者(24.3%,95%CI:2.9%~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50,P=0.03)。HBV再激活后的2次随访发现,累积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5例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实现了病毒学抑制,1例实现HBsAg自发清除;随访患者ALT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非活动性HBs Ag携
- 廖雪姣孙丽琴董京科张丽娜马拯华韦秋煜郑国琴刘甲野
- 关键词: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影响因素
- 一种靶向性抗肿瘤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性抗肿瘤T细胞,包括靶向CD133的嵌合抗原受体CAR‑CD133和靶向AF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AFP,该T细胞能同时识别两种不同的肝癌靶点CD133及AFP,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性广且强,可避免...
- 何清廖雪姣王辉唐奇远舒丹唐娴
- 637例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研究
- <正>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
- 廖雪姣何清杨大国艾书玲唐奇远敖飞健白冰李知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