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5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DHV-Ⅰ 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真核质粒pcDNA-VP1构建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Ⅰ/)是由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DHV-Ⅰ/)引起的雏鸭一种高度致死性和传播性传染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DHV-... 廖俊伟关键词:VP1基因 昆虫细胞 文献传递 安徽省部分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2007年3月~12月从安徽省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26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PCR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各地区分离株表现为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6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先锋噻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受率最高,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为安徽省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春芬 李郁 魏建忠 张小飞 黄显明 廖俊伟关键词:鸭疫里氏杆菌 生物学特性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I)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DHV-I(A66株)VP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消化VP1基因和转移载体pFastbacⅠ,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将二者连接构建转移质粒pFastbac-VP1。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至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VP1,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Sf 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vBac-VP1。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2.7×104。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与抗DHV-I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胡来根 廖俊伟 尹秀凤 刘大伟 毛火云 张小飞关键词:VP1基因 重组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 Ⅰ型鸭肝炎病毒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2008年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A66株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Ⅰ快速检测的逆转录套式PCR方法(RT-nested-PCR),采用该方法对DHV-ⅠA66弱毒株和R85952强毒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均能扩增到304 bp的条带,而正常鸭胚、健康鸭肝组织、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表明,所建立的逆转录套式PCR方法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DVH)的临床诊断、病料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黄显明 张小飞 李春芬 廖俊伟 毛火云IBV安徽分离株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9年 利用设计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4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y)安徽地方分离株膜蛋白M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各IBV安徽地方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5%~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3%~100%;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40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4株分离毒株属于同一个进化群的2个不同进化亚群,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H120、M41和W93不属同一个进化亚群。 毛火云 潘玲 张小飞 廖俊伟 尹秀凤 黄显明 陈申秒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安徽分离株 膜蛋白基因 克隆 Ⅰ型鸭肝炎病毒A66弱毒株全基因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RT-PCR法对Ⅰ型DHV A66弱毒株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分子克隆与测序。研究结果表明,不含Poly(A)尾巴的A66株的基因组全长为7 704个核苷酸残基,包括626个核苷酸残基的5′端非编码区、6 750个核苷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和314个核苷酸残基的3′非编码区。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A66株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DHV-Ⅰ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了90D和04G两株变异株外,A66株ORF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各株的同源性在94.3%~99.7%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3%~99.6%之间,并且A66与C80、JX弱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很高,在99.4%以上,各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核苷酸同源性略高。Ⅰ型DHV病毒基因组的一级结构高度保守。 黄显明 张小飞 魏建忠 李春芬 廖俊伟 毛火云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RT-PCR 全基因组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8 2009年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3基因并将其5′端起始处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VP3基因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6p-1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VP3,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明,VP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大量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2 ku。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能与DHV-Ⅰ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反应原性。 廖俊伟 张小飞 黄显明 毛火云 尹秀凤 刘大伟 魏建忠关键词:VP3基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7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综合征为主要特征。近几年,由于PRRSV不断变异,毒力更强的新型PRRSV毒株严重危害着养猪业。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一些猪场暴发了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与鉴定,最后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为主要病原之一。为更好地防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笔者对PRRS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廖俊伟 张小飞 黄显明 李春芬 魏建忠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学 发病机制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根据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HindⅢ消化VP1基因和转移载体pFastbacⅠ,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将二者... 廖俊伟 尹秀凤 刘大伟 毛火云 胡来根 张小飞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 VP1基因 昆虫细胞 真核表达系统 文献传递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7年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Ⅰ型DVH病原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黄显明 张小飞 魏建忠 李春芬 廖俊伟关键词:致病机理 基因结构 分子生物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