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名东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谱图
  • 3篇分子
  • 3篇分子量
  • 3篇GPC
  • 2篇乙烯
  • 2篇误差分析
  • 2篇流变学
  • 2篇流变仪
  • 2篇毛细管
  • 2篇聚乙烯
  • 2篇共混
  • 2篇差分
  • 1篇应用软件
  • 1篇增韧
  • 1篇粘度
  • 1篇粘数
  • 1篇熔体
  • 1篇熔体粘度
  • 1篇色谱
  • 1篇树脂

机构

  • 9篇齐齐哈尔轻工...

作者

  • 9篇尹名东
  • 4篇李济根
  • 2篇李青山
  • 1篇刘喜军
  • 1篇富彦珍
  • 1篇陈宏
  • 1篇张桂荣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塑料工业
  • 2篇齐齐哈尔轻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1992
  • 6篇1991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GPC谱图和[η]获得(?)_w的误差分析——正态分布型模型GPC谱图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利用正态分布型模型GPC谱图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用GPC谱图和特性粘数来求样品重均分子量可能引入的误差问题。理论和实验表明,当样品的α在0.6—0.8之间,分子量分散指数(?)_w/(?)_n<10时,利用文献[3]提出的方法计算近正态分布的试样的重均分子量的误差不会大于10%。而且分子量分布越窄,α值越接近0.6185,所得的结果越准确。
尹名东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重均分子量
用复合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实测聚合物的GPC谱图
1992年
本文用较少的几个正态分布函数叠加拟合真实聚合物的GPC谱图获得了良好效果,拟合线与实测谱图吻合较好。两个实测聚合物试样的单峰谱图都只需运用两个子函数叠加即可。叠加谱图用来分析平均分子量计算亦很成功。
尹名东富艳珍刘喜军李济根
关键词:谱图解析分子量
表观流变曲线非牛顿修正的三次样条插值法被引量:1
1991年
提出了根据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对毛细管流变仪测得的聚合物流变学数据进行非牛顿修正的方法。用五点三次平滑法首先对计算出的流变学数据进行平滑,然后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在实验点处求出相对应的流动曲线斜率,并用其对实验点的数据进行修正。文中并以高密度聚乙烯,200℃时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
尹名东
关键词:流变学毛细管流变仪
流变学应用软件(RRC)与CEAST公司软件的使用效果对比
1991年
本文利用毛细管流变仪流变学测试及研究应用软件(RRC)对实测流变学数据进行了基本流变学变量计算及非牛顿修正。软件的流变学变量计算及两种非牛顿修正方法与CEAST公司流变仪附软件的处理效果是一致的。
尹名东李济根李荫常
关键词:流变学高聚物毛细管流变仪
LDPE/HDPE共混改进注塑制品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将LDPE加到HDPE中,提高了制品的抗冲击性、抗跌落性和染色性,探索了注塑工艺条件;研究了用LDPE对注射级HDPE改性的流变性能;并测定了制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LDPE用量在一定比例内的增加,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而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对提桶等制品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表明,用某些品种的LDPE改性1300J HDPE的某些不足的性能是可行的。
李青山张桂荣尹名东富颜珍陈宏李荫常孙承祺陶华
关键词:聚乙烯LDPEHDPE共混注塑
注射级ABS/SBS共混物制备
1991年
本文研究了注射级ABS/SBS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SBS是ABS的良好增韧剂,随SBS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粘度减少,拉伸强度降低,而韧性明显增加。当SBS含量为10%时脆点降至—38℃,此时共混物具有均匀的微相结构。
李青山尹名东张冬琴
关键词:ABS树脂共混物增韧
从特性粘数和GPC谱图获得数均分子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1992年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广泛用于测量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但即使是根据普适校准原理也需知道溶液体系的K、α值。已经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来估算分子量,其中文献[2]提出利用特性粘数和GPC谱图来估算平均分子量。
尹名东富彦珍李济根
关键词:GPC特性粘数数均分子量
高密度聚乙烯熔体剪切粘度的双因素数学模型——计算机求解及模拟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用聚合物材料工程中表示熔体粘度的双因素数学模型,lgη=A_0+A_1lgγ+A_(11)(lgγ)~2+A^2T+A_(22)T^2+A_(12)Tlgγ根据实验数据来拟合高密度聚乙烯的熔体粘度。对此模型采用了线性化方法,然后以多元逐步回归求出回归系数,并用非拟合点的实验数据与模型的模拟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对于高密度聚乙烯是适宜的。整个计算过程是采用我们为紫金-Ⅱ徽型计算机编制的BASIC语言的毛细管流变仪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的,可打印出计算结果及流变性质关系图。
尹名东李济根
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熔体粘度数学模型
非牛顿流动指数律模型的加权线性回归
1991年
目前在非牛顿流动的最重要的应用一聚合物加工工艺计算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仍为指数律模型τ=K(?)(1)其中,τ为剪切应力,(?)为剪切速率,n 为非牛顿流动指数,k 为稠度系数。此模型可在二到三个数量级的范围内拟合实验数据。
尹名东
关键词:非牛顿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