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常立

作品数:1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红楼
  • 5篇红楼梦
  • 5篇《红楼梦》
  • 4篇叙事
  • 4篇小说
  • 2篇荡寇志
  • 2篇叙述者
  • 2篇元杂剧
  • 2篇杂剧
  • 2篇水浒
  • 2篇水浒传
  • 2篇说话
  • 2篇晚清
  • 2篇晚清小说
  • 2篇先声
  • 2篇古代小说
  • 2篇《水浒传》
  • 2篇《水浒后传》
  • 2篇《荡寇志》
  • 1篇得名

机构

  • 16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怀化师范高等...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7篇宋常立
  • 1篇李云
  • 1篇吴波

传媒

  • 4篇红楼梦学刊
  • 3篇明清小说研究
  • 2篇河北学刊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辽宁青年管理...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明代文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1999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浒传》的农民起义形象与《水浒后传》、《荡寇志》的再评价
《水浒传》的题材决定了《水浒传》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某些特征、理想,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在宋江形象中注入了文人士大夫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色彩,这已不是历史上曾有过的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的思想,而我们的传...
宋常立
关键词:《水浒传》文学题材文学评价
文献传递
《红楼梦》的语境分析——对《红楼梦》叙事方法的解读被引量:2
2006年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有别于传统的让人一听就明白的说书口吻的叙事,它更多地代之以具有潜台词的叙事描写。这种叙事描写中的潜台词,需要通过对其叙事中的共时态语境、历时态语境等多重语境分析方可获得。
宋常立
关键词:社会文化语境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分层被引量:8
1999年
宋常立
关键词:叙述者《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叙事晚清小说魏忠贤
《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与《红楼梦》楔子的构思——兼谈怎样认识《红楼梦》与《桃花扇》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与一般传奇戏"副末开场"中的副末只作开场介绍不参与剧情不同,《桃花扇》开场"试一出·先声"中的副末老赞礼和提及的张道士,同时也是剧中人物,时而参与剧情,时而跳出剧外指点,与《红楼梦》楔子中的"一僧一道"的作用极为相似,这使人联想到《红楼梦》有可能对《桃花扇》有所借鉴。但是,本文认为,此前的研究将《红楼梦》与《桃花扇》诸多的相似之点,都归之于继承与借鉴的看法是错误的,《红楼梦》与《桃花扇》在内涵上的某些相似,是由悲剧的同质性和同构的悲情心理决定的。
宋常立
《三国演义》应用学魅力探寻被引量:1
1999年
《三国演义》从表层故事的形象描写,到表层故事背后人物行为模式,再到深层结构中的辩证法思想,都与世俗生活有着极大的共通性:《三国演义》表层故事形象与生活现象共有的丰富性,使它的运用价值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性;表层故事背后的行为模式与其它生活领域行为模式的相似性,使它具有应用的直接性;而深层结构中兵家辩证法与生活辩证法的共同性,使它的应用价值具有科学性。与世俗生活对照,故事表层文化隐义的共同性,构成了《三国演义》应用学的基础,使《三国演义》具有应用学的永久魅力。
宋常立
关键词:《三国演义》
全文增补中
忘怀得失 独存赏鉴——论动物性因素在《西游记》神魔形象构成中的审美作用
1990年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不论是最主要的孙悟空、猪八戒,还是与之对立的各种妖魔,大都是人,妖(神)、兽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这些神魔形象,既体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属性,又有着动物的外形和习性等自然属性,以及妖的神通广大的本领等传奇性。很多论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一致强调,这三者并非平分秋色,“不是并列地融化在一起”,而是“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动物性和传奇性,都是为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服务的”.这是从艺术与生活一神魔形象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去突出三结合艺术因素中的人的社会性,自然没错.因为文学韵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
宋常立吴波
关键词:神魔审美作用动物性神魔小说奇性
“话本”词义的口头属性被引量:2
2015年
"话本"一词只用于艺人的口头表演语境之中,"话本"之"话"专指"口传故事","话本"之"本"指师徒传承的"口传之本"。"话本"作"口传故事"解,体现了"话本"一词的伎艺性,一旦脱离伎艺表演的语境,宋人就不用"话本"一词而使用作为书面语的"故事"一词。将"话本"理解为书面的文本,是明以后人的引申或误读。
宋常立
关键词:话本
论《红楼梦》叙述分层的作用及对晚清小说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宋常立
关键词:《红楼梦》晚清小说叙述者虚构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分层叙述被引量:1
2006年
早期的戏曲如元杂剧,吸收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将小说的一人(说书人)叙事,变为戏曲的多人(多个角色)叙事,于是,必须由多个不同叙述者才能构成的分层叙述、跨层人物叙述以及复合叙述者叙述等叙述手法,首先在戏曲中出现了。明清长篇小说的叙述分层等手法,就是向戏曲借鉴的结果。打通古代小说、戏曲的文体界限,探寻其叙事艺术相互交融的传承发展轨迹,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宋常立
关键词:古代小说古代戏曲
唐代都市世俗娱乐场所与“说话”的兴起——兼论唐代“市人小说”并非宋代“说话”之先声
2015年
"说话"伎艺的标志性特征是有"入话"、"头回"等为适应开放的场地和群体性受众而设置的开场程序,这一程序设置表明,没有世俗群体受众以及容许他们"聚会"听故事的公共空间,也就没有"说话"伎艺。而自秦汉至唐实行坊市制封闭管理的都市空间中,这种面向世俗大众的娱乐空间并不存在。在唐代,唯有寺院是面向世俗大众开放的,"说话"便从寺院兴盛起来。唐代都市中的杂戏"市人小说"只能面向少数个体受众,由此所构成的伎艺形态与以"聚众"为特征讲述通俗故事的"说话",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宋常立
关键词:说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