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 作品数:45 被引量:8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机械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查体、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缓解程度预测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查体、超声和钼靶片测量化疗前后乳腺肿物大小的变化与术后病理Miller and Payne(MP)分级的比较,探讨预测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灶病理缓解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本科室乳腺癌NAC并手术的患者65例,采用麦默通(14G)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后行1~6个疗程TAC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或其他化疗方案,最后一次化疗后3周以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手术前采用查体、超声和钼靶片测量肿物大小;病理缓解程度通过比较手术后与化疗前穿刺组织中癌组织变化,应用MP分级评价。应用ROC曲线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查体、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测量肿物大小变化与病理MP分级的关系。结果:NAC后查体、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测量肿物大小变化与病理MP分级存在相关性(r=0.487,P=0.000;r=0.251,P=0.044;r=0.351,P=0.004)。查体、超声和钼靶3种检查方法评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531和0.712,三者结合为0.727。结论:查体和钼靶在预测乳腺肿物病理缓解程度上优于超声检查;3种方法结合对乳腺癌NAC后病理缓解程度有预测价值。 韩冰 付彤 吴迪 张海鹏 宋东 毕丽荣 郑超 范志民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MILLER 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接受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行NET的老年乳腺癌患者49例,利用检验分析不同病理特征与NET疗效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NET临床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 <0.05);年龄、初始肿物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R)及核蛋白Ki-67表达与NET的临床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 0.05);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接受NET的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ER及PR均为阳性的老年乳腺癌患者,NET后的手术治疗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可能不会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 李梦欣 徐丞钊 王震 吴优 古林 洪景辉 杜烨 宋东关键词:老年 乳腺癌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1在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5%,明显高于其在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44.1%(P<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56,P<0.01;r=0.51,P<0.01);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r=0.31,P>0.05;r=0.18,P>0.05)。结论:在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IGFR-1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宋东 韩冰 乔伟松 付彤 于凌云 侯鑫磊关键词:乳腺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术前经临床体检、钼靶摄影及彩超联合确诊为良性肿块的632例患者施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并... 宋东 韩冰 范志民关键词:超声引导 微创旋切系统 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微创 17β-HSD15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15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5)在乳腺癌和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17β-HSD15在乳腺癌及同一患者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该酶表达与患者年龄、癌及癌旁组织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B(PRB),CDC47和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大小,阳性淋巴结数和月经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17β-HSD15阳性表达率(66.7%)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7.6%)(χ2=27.431,P<0.0001)。AR和PRB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0.05)。癌组织CDC47阳性表达率(77.4%)明显高于非癌组织(15.5%)(P<0.001)。AR和ERα(r=0.49497,P=0.0001);ERα和CDC47(r=0.22496,P=0.0397)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17β-HSD15在乳腺癌中调控肿瘤组织内部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刚 路璐 宋东 范志民关键词: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β-联蛋白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β-联蛋白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应用AnnexinV和TUNEL法分别检测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β-CAT-V5-FP)和突变型β-联蛋白(β-CAT-S37C-V5-FP)诱导恶性胸膜间皮瘤NCI-H28细胞凋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β-联蛋白基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和突变型β-联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与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增高。转染羧基端缺失的β-联蛋白基因也可导致细胞凋亡,但与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β-CAT-V5-FP)和突变型β-联蛋白(β-CAT-S37C-V5-FP)的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结论:β-联蛋白基因在非上皮性肿瘤——恶性胸膜间皮瘤中也可诱导细胞凋亡。 崔有斌 宋东 李长远 王蕾 张哲 孙海 李博 王大勇关键词:间皮瘤 细胞凋亡 乳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乳腔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科经乳腔镜治疗的各类有代表性乳腺疾病手术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本科同期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疗程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传统手术比较,乳腔镜手术美容效果明显,乳腔镜患者美容满意率(95%)高于而传统手术(34%)(P<0.01);与传统手术比较,乳腔镜手术出血、积液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及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1),手术切口明显缩小(P<0.01),疗程缩短(P<0.05);在观察期间恶性肿瘤复发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美容效果突出,是一种先进的乳腺疾病外科治疗方法。 石爱平 李嗣杰 路璐 宋东 韩冰 李星亮 李万峰 范志民关键词:乳腔镜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癌变组织偏振多参数识别与纹理特征分析 2024年 偏振成像技术中穆勒矩阵元素含义模糊、单一衍生参数信息解读受限,为了增强原有数据分析范式的可解释性和强关联性,提出一种癌变组织偏振多参数特征识别方法,并通过纹理分析来定量描述癌症组织的偏振差异。基于双波片旋转法穆勒矩阵测量方案升级搭建背向散射偏振成像系统,采集未染色肺癌与基底细胞癌切片。引入旋转不变量获取高维偏振参数集,生成偏振多参数特征曲线,实现病理区域多维特征提取与可视化,解决直接使用穆勒矩阵受方向影响的问题。计算了灰度共生矩阵和Tamura纹理属性,结果表明,当固定纹理维度时,不同偏振参数的癌变识别能力不同,单个纹理属性可成为多个偏振图像的共同量化指标;当固定偏振维度时,不同纹理属性有望成为单一偏振维度的多个辅助定量指标。该方法快速高效,可为辅助病理检测提供新思路,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丽丽 张丽丽 黄丹飞 宋东 宋东 洪景辉 唐鸿宇 张勇关键词:纹理特征 癌变组织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即时乳房假体重建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皮下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即期人工假体乳房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TNM 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的乳腺皮下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即期人工假体乳房重建手术,术后给予 CMF(环磷酰胺、氨甲蝶呤、5-氟脲嘧啶)方案或 FEC(5-氟脲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为52.3个月,其中18例患者随访期超过36个月,全组患者均存活,无局部或区域肿瘤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发现多发肝转移及骨转移,现带瘤生存5年。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皮下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即期人工假体乳房重建手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或区域复发、远处转移的危险性,不影响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和长期生存,该术式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志民 宋东 王蕾 付彤 杨明 刘国津关键词:乳房植入物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骨肉瘤1例报告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3个月并迅速增大入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5.5cm×5.0cm的肿物,质硬,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肿物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左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为4.64cm×2.59cm囊实混合性回声团块,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有钙化。 薛丽 毕丽荣 宋东 于凌云 高娜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骨肉瘤 乳腺肿物 肿大淋巴结 囊实混合性 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