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
-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油管防扭器
- 一种油管防扭器,包括力臂杠杆、平衡固定绳套、卡瓦装置和安装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杠杆上安装有卡瓦装置和平衡固定绳套,卡瓦装置包括与力臂杠杆顺次相连接的平面卡瓦、牙床和牙片,平衡固定绳套包括顺次与力臂杠杆相连接的平衡受力...
- 赵贵刚孙楠邓剑刘玉国于昭东
- 文献传递
- 侧过线缆油管锚定器
- 一种侧过线缆油管锚定器,包括接箍、上接头、定位套、锥体、卡瓦、卡瓦托、外筒、活塞套、活塞、中心管、弹簧、弹簧座、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与上接头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与中心管相连接,中心管和上接头外顺次安装连接有定位...
- 刘玉国迟鹏陈玉丽黄辉才王步娥孙楠
- 文献传递
- 水平井小直径套管卡堵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胜利油田水平井套管出现多段破损或长段破损,在直井上采用的常规工艺技术难以解决水平井段套管长距离多处损坏的问题,开展了水平井在Φ177.8mm套管内下Φ127mm套管卡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采用Φ127mm无接箍套管及扩大通径为核心的悬挂丢手封隔器、液压封隔器、安全接头等,并应用封隔器水平液压坐封工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留井内通径大,后期作业和措施难度相对较小等特点,可作为水平井套损停产恢复的替代技术。文中介绍了这种卡堵方式的原理和施工工艺以及在胜利油田试验应用情况。
- 刘玉国黄辉才李常友杨俊峰孙楠张林伟
- 关键词:胜利油田水平井套损
- 单泵筒双柱塞双流通稠油泵
- 一种单泵筒双柱塞双流通稠油泵,由泵筒、泵筒接头、泵筒接箍、固定阀总成、上柱塞、连杆、下柱塞和游动阀总成组成,泵筒分为两体,两体之间由设有油水出口的泵筒接箍连接,固定阀总成设在泵筒的下端部,固定阀总成和泵筒之间螺纹连接;上...
- 刘洋谭河清张国荣高聚同孙楠彭斌望彭寿斌
- 文献传递
- 泵上掺水工艺在孤东油田稠油油藏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稠油油藏现已成为孤东油田储量接替的关键 ,稠油产量直接影响着孤东油田的稳产。改善油井井筒流体流动条件的方法主要有热力、化学和稀释法等 ,化学降粘法和电加热法采油成本高 ,且在孤东油田无良好降粘效果的稀油资源 ,所以 ,应用了井筒抽油泵泵上掺污水工艺。通过软件模拟研究 ,优化了泵上掺水井的相关生产参数。现场共实施了 18口井 ,已累积增产原油 2 5 79.2t。
- 郝林孙楠王东王海翠衣秀惠
- 关键词:孤东油田稠油油藏驱油剂残余油饱和度含水率
- 油井采出液中聚合物的负影响与综合处理被引量:3
- 2010年
- 油井采出液中含有的聚合物加重抽油机井管杆的偏磨、腐蚀,并使得产出液破乳非常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降解聚合物、减缓腐蚀与偏磨以及减轻乳化的多功能缓慢释放型综合处理剂。该剂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出液中的聚合物降解率达到83.6%,管杆腐蚀速率为0.0636mm/a,抽油杆平均最大载荷下降14.5%,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得到改善,污水含油为8.6mg/L。
- 刘德新张国荣刘洋孙楠赵修太
- 关键词:聚合物驱偏磨缓蚀剂破乳
- 防砂井产能预测与经济优化方法
- 2003年
- 黄煦郑伟林林恺周秋霞孙楠郝林
- 关键词:防砂井产能预测生产管理
- 含聚采出液中的复合防腐蚀技术
- 2010年
- 针对含聚采出液加重抽油杆和管线腐蚀,室内试验研究了含聚采出液中腐蚀离子、聚合物以及细菌对碳钢的腐蚀影响程度。发现含聚采出液中高浓度HCO3-、Cl-和SRB是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采出液中聚合物不利于缓蚀剂缓蚀作用的发挥,反而引起SRB大量繁殖,间接引起腐蚀。采取聚合物降解剂+缓蚀剂+杀菌剂复合防腐蚀技术可以抑制含聚采出液的腐蚀。研制开发出一种固体缓释型综合缓蚀剂。
- 刘德新张国荣赵修太刘洋孙楠
- 关键词:缓蚀杀菌
- 单泵筒双柱塞双流通稠油泵
- 一种单泵筒双柱塞双流通稠油泵,由泵筒、泵筒接头、泵筒接箍、固定阀总成、上柱塞、连杆、下柱塞和游动阀总成组成,泵筒分为两体,两体之间由设有油水(液)出口的泵筒接箍连接,固定阀总成设在泵筒的下端部,之间螺纹连接;上柱塞与下柱...
- 刘洋谭河清张国荣高聚同孙楠彭斌望彭寿斌
- 文献传递
- 新型产甲烷菌系提高极限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
- 2024年
- 我国东部老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呈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水驱效益低等开发特征,现有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无法实现原油的经济采出,亟需建立接替技术。为此,以胜利油田某聚驱后油藏为试验区,开展了油藏菌群结构分析、新型产甲烷菌系的激活产气、油藏适应性及驱油性能研究,探索新型产甲烷菌系在这类油藏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油藏具有丰富的石油烃降解菌,有利于生物气化技术的实施。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下,新型产甲烷菌系与油藏内源微生物有较好的相容性,90 d每克原油的产气量达到3.12 mmol,是单独激活油藏微生物产气量的4.5倍,且产生的气体中甲烷气占比达到78%。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新型产甲烷菌系占比达到35.9%,是产气速率大幅提升的关键。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油藏温度低于65℃、原油黏度小于1 356 mPa·s条件下,新型产甲烷菌系均展示了良好的产气性能。利用实验室设计的物理模型,评价了该菌系产气提高驱油性能,结果显示,注入该菌系后产气作用有效动用了模型顶部的剩余油,极限含水条件下驱油效率提高5.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气化技术提高极限含水油藏采收率的机理。
- 丁明山林军章林军章孙楠冯云孙楠汪卫东
- 关键词:生物气化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