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朋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产
  • 3篇自然流产
  • 2篇血清
  • 2篇叶酸
  • 2篇维生素
  • 2篇反复自然流产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2篇B族维生素
  • 1篇蛋白
  • 1篇心磷脂抗体
  • 1篇血清激素
  • 1篇血清叶酸
  • 1篇血清叶酸水平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前状态
  • 1篇血栓前状态分...
  • 1篇叶酸水平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微生态

机构

  • 7篇甘肃省妇幼保...

作者

  • 7篇孙朋
  • 6篇董雪梅
  • 5篇王临艳
  • 5篇张翀
  • 4篇杜晓钟
  • 3篇赵翠生
  • 2篇林晓娟
  • 2篇孙庆梅
  • 2篇柳肃芬
  • 2篇刘青
  • 1篇柳素芬
  • 1篇杨爱萍
  • 1篇吴珍珍
  • 1篇李慧敏

传媒

  • 2篇国外医学(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B族维生素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探讨其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方法、ELISA方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流产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76例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与40例正常同期育龄期妇女(对照组)比较,血清叶酸(t=-3.631,P〈0.005)、维生素B12(t=-4.790,P〈0.005)、同型半胱氨酸(t=3.019,P〈0.005)及红细胞叶酸(t=-3.640,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流产组A组(补充0.4mg/d叶酸片)与B组(补充5mg/d叶酸片及复合维生素B),2组补充叶酸后1个月与首诊比较,血清叶酸(t=2.131,P〈0.005)及同型半胱氨酸(t=2.6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内叶酸水平低下可能是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发展的-个重要因素,它的检测对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林晓娟董雪梅柳素芬孙庆梅赵翠生张翀杜晓钟孙朋刘青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
甘肃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以8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及120例癌前病变患者为癌前病变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妇女6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HPV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病变级别、癌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占比(64.17%,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P<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菌群多样性级别分布Ⅰ、Ⅳ级占比(40.83%,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菌群密集度级别分布Ⅰ、Ⅳ级占比(37.50%,46.25%)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P <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阴道pH>4.5的占比(57.50%,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P<0.05),另外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H_2O_2阴性占比(60.00%,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P<0.05)。在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HPV阳性与阴道微生态正常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宫颈癌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73.75%)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和对照组(16.67%)。经分析发现阴道微生态失调与癌前病变分级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宫颈癌TNM分期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较大,且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微生态失调与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在甘肃地区宫颈癌筛查防治中,将阴道微生态失调作为重要参考。
王临艳孙朋吴珍珍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阴道微生态
B族维生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表达与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性研究
林晓娟董雪梅柳肃芬孙庆梅刘青赵翠生张翀杜晓钟李慧敏孙朋
本课题通过研究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变化特点,表明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红细胞叶酸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上升。患者体内叶酸水平低下、同型半胱氨酸...
关键词: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清叶酸水平B族维生素
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讨论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或体检的50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患者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月经失调组,两组各250例;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激素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比较不孕不育患者组间与健康女性间,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经比较,月经正常组与月经失调组的不孕女性血清免疫抗体AsAb、AemAb、AhCGAb、AcAb、A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月经失调组免疫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月经正常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血清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月经失调组血清LH、FSH含量均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但是月经正常组与对照组血清LH、FSH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不孕类型之间免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筛查需从免疫抗体和血清激素两方面着手,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通过免疫抗体及血清激素水平,分析患者根本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筛查-诊断-治疗体系。
孙朋王临艳颜鲁伟张翀董雪梅
关键词:血清激素免疫抗体不孕不育
TP和RPR配合检测对孕妇梅毒的诊断和监测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TP和RPR联合检测对孕妇梅毒的诊断和监测意义。方法:用TP和RPR法同时对6422例孕妇进行检测。结果:6422例孕妇TP阳性为31例,阳性率为4.8‰,RPR阳性为14例,阳性率为2.1‰。结论:对检测孕妇,应先选用TP方法检测,以提高初筛结果的检出率,其阳性结果再用RPR方法检测,进行确诊。配合随访,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保优生优育,减少先天梅毒儿的产生。
孙朋王临艳杨爱萍董雪梅
关键词:孕妇梅毒TPRPR
抗β2糖化蛋白-I及某些抗凝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董雪梅柳肃芬杜晓钟孙朋赵翠生王临艳张翀
本研究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抗β2糖化蛋白-I(β2 GP-I)与血浆PC、PS、AT-III水平的研究,探讨β2糖化蛋白-I水平及抗凝缺陷与RSA的关系,为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流产糖化蛋白抗凝因子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及IgA抗β2-GP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联合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Ig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β2-GPⅠ)水平。方法将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按发生自然流产的时间分为早期流产组(孕周小于12周)57例、晚期流产组(孕周大于或等于12周)45例,另将36例健康经产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A和IgA抗β2-GPⅠ。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1.1%、12.7%、15.7%,IgA抗β2-GPⅠ阳性率为36.2%,其中早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0.3%、12.2%、15.7%,IgA抗β2-GPⅠ阳性率36.8%;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2.2%、13.3%、15.5%,IgA抗β2-GPⅠ阳性率35.6%。健康对照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5.5%、0.0%、2.7%,IgA抗β2-GPⅠ阳性率8.3%。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组与晚期流产组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ACA-IgG、ACA-IgA、ACA-IgM和IgA抗β2-GPⅠ检测有助于临床病因的诊断。
孙朋董雪梅杜晓钟王临艳张翀
关键词:抗体抗磷脂流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