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及阶段QT离散度变化被引量:11
- 1996年
-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Q一T离散度(QTc)演变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差异。方法: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周内(急性期)与三个月(恢复期,19例)及一年后(陈旧期,15例)心电图QTc变化及其差异。结果:急性期、恢复期及陈旧期,经心率校正的QTc(QTcd)分别为50.7±18.5ms、39.9±21.2ms、33.7±19.3mS(P<0.05)。前壁梗死(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n=25)与下壁梗死(包括后壁,n=24)相比,QRcd分别为56.0±22.7ms,45.0±10.7ms(P<0.01)。而未经心率校正的QT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明显增大,恢复期至陈旧期逐渐恢复,急性期前壁梗死增大较下壁显著。
- 王兆禹张溪孙惠英张荣
- 关键词:心电描记QT离散度心肌梗塞
- 150例老年病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报告了150例60岁以上老年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的结果,表明老年人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并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共检出72976次,人均486.5次,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尤以在80岁以上者室性早搏更多,人均529.6次。24小时中室性早搏检出率的时间分布特点为0~6时最低,而在7~12时最高,人均154.6次。非心脏病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心脏病组高。而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则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比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高。故认为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室性早搏的原发疾病、心功能及心肌缺血的状况。
- 曹丽明程小孙惠英毕鸣雁
- 关键词:心电图老年人心律失常
- 老年病人动态心电图108例分析
- 1992年
- 我科1990年1月至11月对108例老年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 108例病人中男性101例,女性7例。年龄60岁一88岁,平均年龄68.7岁。
- 程小廉曹丽明孙惠英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人
- 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后心电图P波变化一例分析
- 1995年
- 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后心电图P波变化一例分析张溪,孙惠英,王兆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疗科,昆明650032)关键词呼吸机,心电图,P波中图分类号R562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喘息10余年,再发加重2月入院.临床诊断:慢性喘息性支...
- 张溪孙惠英王兆禹
- 关键词:右心室肥大心室肥大呼吸机心电图P波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演变观察
- 1997年
- 对比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周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19例)及1a后(陈旧期,15例)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差异.结果:急性期、恢复期及陈旧期,经心率校正的QTd(QTcd)分别为:0.0507±0.0185,0.0399±0.0212,0.0337±0.0193(P<0.05).前壁梗塞(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n=25)与下壁梗塞(包括后壁,n=24)相比,QTcd分别为0.0560±0.0227和0.0450±0.0107;(P<0.01).而未经心率校正的测算值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明显增大,恢复期至陈旧期逐渐恢复,急性期前壁梗塞增大较下壁显著.这种变化是否掺杂除心率外的其他非梗塞因素的影响,值得关注.
- 王兆禹张溪孙惠英张荣
-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
- 23例心房内差异传导心电图分析
- 1992年
- 分析23例中老年病人早搏后 P 波形态改变的心电图及一般临床情况。其发生率为0.66%而60岁以上发生率为1.06%较文献报告为高,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52岁。23例中由房早引起18例,由室早引起5例。临床上均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 孙惠英
- 关键词: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