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国
- 作品数:33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的原核高表达及其包涵体复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在原核系统内获得高表达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GDF-BB),并对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方法:对PGDF-BB核酸编码序列进行优化,构建pET-22b-PGDF-BB表达载体,以提高PCDF-BB的表达量;优化PGDF-BB包涵体复性条件,提高蛋白复性率和生物活性。结果:构建了pET-22b-PGDF-BB高效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的重组人PGDF-BB占细菌总蛋白的25%,PGDF-BB包涵体复性率达到15%。结论:对表达序列的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蛋白的表达量,复性方法的改良提高了蛋白的复性率和生物活性。
- 孙卫国张灵霞杨秉芬刘艳华程小星
- 关键词:包涵体复性
- Rv2653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 目的:从H37Rv标准株克隆出结核菌Rv2653c基因并进行表达与初步分析。方法:根据H37Rv基因组序列合成引物,以PCR方法钓取Rv2653c基因,克隆到pGEM-T上,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正确编码基因克隆到pE...
- 李邦印孙卫国程小星孙昌文熊志红王仲元王金河苏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结核病
- 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原核优势表达与复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获得具有活性和高表达量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方法:对h EGF编码全序列进行优化,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4b-h EG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h EGF;对rh EGF包涵体进行复性,获得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结果:构建了携带159 bp h EGF基因的表达载体p ET-24b-h EGF,rh EGF在原核系统内得到高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表达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5%,包涵体复性率达90%。结论:对h EGF的编码序列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其在原核系统内的高表达,通过复性获得了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rh EGF。
- 孙卫国杨栗坤熊志红杨秉芬刘艳华张灵霞
-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包涵体生物活性
- 重组抗凝蛋白-新蛭素的原核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重组新蛭素(EH)是在抗凝蛋白水蛭素的氨基末端添加3个氨基酸(EPR)的衍生物,以往EH的表达工艺沿用水蛭素的酵母表达工艺,生产周期长、目标蛋白表达效率相对较低。而水蛭素类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往往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后期的分离纯化收率较低,无法适应产业化。为了提高EH的生产效率,探索了EH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方法:首先通过PCR的方法获得eh的c DNA,PCR产物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2或p ET-24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或BL21(ply Ss),获得重组工程菌BL21(DE3)-p ET-24-eh,BL21(DE3)-p ET-22-eh,BL21(ply Ss)-p ET-22-eh。重组工程菌进行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EH在3个重组工程菌中均可实现可溶性表达。表达水平较高的为BL21(DE3)-p ET-24-eh工程菌;之后通过优化诱导温度,时间,诱导剂浓度、诱导前菌种密度,确定最佳条件为:37℃,诱导6h,IPTG浓度为0.4μmol/L,诱导前菌种密度在OD600=1左右。诱导产物经分离纯化,其纯度可达96.93%。最后通过蛋白含量测定及抗凝活性检测,确定表达的EH蛋白本身无抗凝活性,被FXa裂解后可以释放出水蛭素的抗凝活性。结论:实现了EH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表达周期短,有望提高EH的生产效率,为EH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水蛭素类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途径。
- 张超巩蔚郭莹莹孙卫国姚敏于爱平
- 关键词:原核表达可溶性表达抗凝
- 风疹病毒E1蛋白与DsbA蛋白原核融合表达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利用DsbA蛋白分子伴侣性质,原核系统内可溶性表达风疹病毒E1蛋白并进行纯化,用于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方法将PCR扩增的风疹病毒E1核酸序列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DsbA中,依次进行表达和亲和纯化,利用产物建立IgM捕获ELISA方法鉴定DsbA-E1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实用性。结果表达纯化的E1蛋白经酶标记建立IgM捕获ELISA方法,检测60份抗风疹病毒IgM阳性血清和60份健康人血清,其中阳性血清检出例数为45例,检出率为75%;健康人血清检出1例,检出率为1.7%,特异度为98%;用酶标记E1蛋白建立的捕获ELISA法阳性检出率98.3%(59/60),阴性检出率100%,初步表明E1蛋白抗原表位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结论融合蛋白DsbA-E1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表达形式存在,该重组蛋白抗原性强,利用其建立的IgM捕获ELISA方法,可用于检测风疹病毒抗体。
- 孙卫国王卫李邦印杨秉芬熊志红李国利程小星
- 关键词:风疹病毒可溶性表达
- 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稀有密码子及mRNA二级结构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中稀有密码子及其mRNA二级结构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对人β-ngf中稀有密码子及其mRNA二级结构的研究,同义突变人β-ngf基因,通过PCR得到人β-ngf的5'端同义突变基因rh-β-ngfp32和全同义突变基因rh-β-ngfmu,将这2个序列克隆入载体pET3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a-ngfp32和pET3a-ngfmu,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体,SDS-PAGE检测其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构建的pET3a-ngfp32和pET3a-ngfmu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结果正确,SDS-PAGE结果显示,与在重组菌pET3a-NGF总蛋白中的表达量相比,目的蛋白rh-β-NGF在重组菌pET3a-NGFP32和pET3a-NGFmu中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并且在重组菌pET3a-NGFmu中的表达量高于重组菌pET3a-NGFP32。结论:目的蛋白rh-β-NGF在重组菌pET3a-NGFP32和pET3a-NGFmu中表达量的增高,说明人β-ngf基因中稀有密码子和mRNA的二级结构对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结果为构建rh-β-NGF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 欧晓敏李少华刘农乐孙卫国赵强丁红梅王芳邵宁生
- 关键词:稀有密码子MRNA二级结构大肠杆菌
- 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抗原表位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糖蛋白B抗原表位AD1和AD2,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表达产物与感染HCMV的人血清之间的特异结合反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HCMV病毒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D1和AD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NusA-AD1和pET32-NusA-AD2,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NusA-AD1和NusA-AD2,ELISA方法检测NusA-AD1和NusA-AD2与感染HCMV的人血清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结果:可溶性表达并纯化得到融合抗原NusA-AD1和NusA-AD2。在8份已确定为HCMV IgG阳性人血清标本中,融合抗原NusA-AD1能够与5份血清发生反应,融合抗原NusA-AD2能够与6份血清反应。结论:NusA-AD1和NusA-AD2能够部分检测HCMV感染的人血清。
- 王本旭孙卫国刘展刘玉高亚萍杨光沈倍奋柳川邵宁生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表位克隆
- A型链球菌(GAS)毒素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09年
- A型链球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其产生的多种毒素因子是导致人体多重感染的重要原因。这些菌毒素因子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受多个毒素调控系统调控,各个调控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并对病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干扰毒素的产生或调控通路对于发展特异的抗A型链球菌感染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孙卫国李少华邵宁生
- 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生产重组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Western-Blot方法鉴定PPE17蛋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方法 PCR扩增Rv1168c基因序列然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4b中,对PPE17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并以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和特异性。结果 PPE1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复性后的PPE17蛋白与结核病患者阳性血清标本呈强阳性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标本无反应。结论 PPE1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具有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可开发为结核病临床诊断试剂。
- 孙卫国李邦印张灵霞熊志红李国利程小星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原核表达抗原性
- Rv2653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 目的从H37Rv标准株克隆出结核菌Rv2653c基因并进行表达与初步分析。方法:根据H37Rv基因组序列合成引物,以PCR方法钓取Rv2653c基因,克隆到pGEM-T上,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正确编码基因克隆到pET...
- 李邦印孙卫国程小星孙昌文熊志红王仲元王金河苏锐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克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