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彦亭

作品数:18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结石
  • 4篇前列腺
  • 3篇蛋白
  • 3篇增生
  • 3篇软镜
  • 3篇肾镜
  • 3篇肾镜取石术
  • 3篇输尿管
  • 3篇输尿管软镜
  • 3篇尿道
  • 3篇尿分析
  • 3篇尿管
  • 3篇前列腺增生
  • 3篇球蛋白
  • 3篇取石
  • 3篇取石术
  • 3篇微球蛋白
  • 3篇经皮肾镜
  • 3篇经皮肾镜取石
  • 3篇经皮肾镜取石...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18篇娄彦亭
  • 7篇梁朝朝
  • 7篇方勇
  • 6篇江敦勤
  • 6篇陆兆祥
  • 6篇郝宗耀
  • 6篇黄玉良
  • 5篇周骏
  • 5篇张翼飞
  • 5篇陈弓
  • 4篇袁存和
  • 4篇刘军
  • 4篇王华
  • 3篇樊松
  • 3篇江长琴
  • 2篇张贤生
  • 2篇梁法政
  • 1篇刘修恒
  • 1篇张宇
  • 1篇叶元平

传媒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男...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α1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仪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变化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结石患者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13~78岁,平均(51.2±15.2)岁。单侧肾结石30例,双肾结石14例,单侧输尿管结石17例,膀胱结石5例。按照红外光谱仪对结石成分的分析结果分为草酸钙组和非草酸钙组。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2~80岁,平均(47.2±14.7)岁。对3组患者血液生化及24h尿液生化,α1-MG及β2-MG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草酸钙组SCr值为(81.9±19.2)μmol/L,BUN为(6.3±2.9)mmol/L,非草酸钙组分别为(82.2±19.4)μmol/L,(6.4±2.3)mmol/L,与对照组(62.34-15.5)μmol/L、(5.0±1.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组尿α1-MG为(7.64-8.3)mg/L,β2-NG为(514.5±630.5)mg/L,高于非草酸钙组的(3.0±1.7)mg/L和(170.0±117.2)mg/L及对照组的(3.6±2.6)mg/L,(179.7±159.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草酸钙组尿尿酸含量(3604.8±1291.5)μmol/24h,与草酸钙组(2643.3±693.6)μmol/24h及对照组(2678.3±948.2)μmol/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α1-MG、β2-MG含量变化可能在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娄彦亭梁朝朝张翼飞郝宗耀周骏
关键词:结石分析微球蛋白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及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腺体切除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A水平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SA水平和尿流动力学,且并发症少。
黄玉良江敦勤陆兆祥娄彦亭方勇陈弓刘修恒
关键词: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
体外冲击波碎石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差别的意义
娄彦亭梁朝朝刘明叶元平郝宗耀周骏张翼飞樊松江长琴
24h尿代谢评估在尿石病患者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比较同期住院的尿石病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有无差异,并探讨其意义及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在草酸钙结石形...
娄彦亭
关键词:尿路结石结石分析微球蛋白
文献传递
泌尿系结石与代谢异常被引量:7
2010年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泌尿系结石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研究已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大都存在代谢异常,并且往往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
娄彦亭梁朝朝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代谢
PBL+TBL教学法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导向学习+团队学习(PBL+TBL)模式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度进入某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实习的全科医学订单培养的医学生共58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一组采用PBL+T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对照组操作成绩和总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对PBL+TBL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TBL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具有优势,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值得在医学教育中推广。
娄彦亭季丹
关键词:团队学习临床技能培训
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和输尿管软镜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和输尿管软镜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 2组。A组使用一次性内镜下取石导管作为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碎石,共23例;B组为未封堵或封堵失败,Ⅰ期或者Ⅱ期使用输尿管软镜碎石,共20例。统计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40.87±17.23)min, B组为(111.85±31.57)min;A组住院费用为(11 603.08±1 013.68)元,低于B组的(22 033.63±3 268.94)元。A组住院天数为(4.04±0.77)d, B组为(8.95±2.74)d。以上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1.30%,B组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内镜下取石导管作为封堵器用于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可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者的花费,有利于DRG模式下的费用控制。
娄彦亭张宇项立波何炜方勇刘军石栋汤玉锐
关键词:封堵器输尿管上段结石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与血PSA的关系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NIH-Ⅳ)与血PSA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体检男性2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33~80)岁,均无前列腺癌和穿刺活检史,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指数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指诊及尿液分析未...
娄彦亭梁朝朝张贤生张翼飞郝宗耀周骏樊松江长琴
文献传递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113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按TURP、TUPKRP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分组,比较两组高龄高危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TUPKRP相对于TURP,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的暂时性尿失禁、术后继发性出血、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时,TUPKRP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陆兆祥梁法政江墩勤黄玉良娄彦亭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等离子电切术
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腹侧肾囊肿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腹侧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腹侧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路径的囊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腹腔镜组囊肿暴露时间显著低于后腹腔镜组,但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已成为肾囊肿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即使囊肿位于腹侧,后腹腔镜也有其优势,对于术前考虑囊肿暴露困难的患者亦可考虑经腹路径。
江敦勤陆兆祥黄玉良方勇王华袁存和陈弓娄彦亭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路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