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保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7篇胰岛素抵抗
  • 6篇活性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4篇药理
  • 4篇葡萄糖
  • 4篇HEPG2细...
  • 4篇别样
  • 3篇代谢
  • 3篇药理活性
  • 3篇藤茶
  • 3篇皮质
  • 3篇皮质酮
  • 3篇木豆叶
  • 3篇化合物
  • 3篇PC12细胞
  • 2篇胆碱

机构

  • 2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国家教育部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中药民族...
  • 1篇中国中药公司

作者

  • 29篇姜保平
  • 17篇许利嘉
  • 17篇肖培根
  • 8篇乐亮
  • 6篇彭勇
  • 6篇肖伟
  • 5篇刘亚旻
  • 5篇何春年
  • 5篇潘瑞乐
  • 4篇胡克平
  • 4篇李宗阳
  • 4篇潘慧敏
  • 3篇万文婷
  • 3篇宋波
  • 2篇徐江
  • 2篇陈士林
  • 2篇斯建勇
  • 2篇田瑜
  • 2篇尚海
  • 1篇贾晓光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中药
  • 3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草药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第四届中药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诺环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C57BL/6小鼠行为学损伤的抑制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的行为学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PTP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建立帕金森病亚急性模型。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PTP)组,治疗(MPTP+Mino)组和米诺环素阴性对照(Mino)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游泳、爬杆和自主活动计数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行为能力。并采用HPLC测定中脑多巴胺(DA)、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游泳评分,爬杆评分和自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治疗组的中脑DA、DOPAC和HVA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米诺环素对MPTP所致的小鼠运动功能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所致的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而起作用。
姜保平乐亮彭勇许利嘉何春年肖培根
关键词:米诺环素C57BL/6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游泳实验
一种取代的苯丙烯酰基或苯丙酰基苯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代的苯丙烯酰基或苯丙酰基苯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结构如下,其中,Rn表示取代基R有n个,n=1~4,R选自氢、羟基、卤素、三氟甲基、甲氧基、C1~C5烷基中的...
田瑜姜保平尚海
木豆叶醇提物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100μmol/L的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损伤后的PC12细胞与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孵育24h,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检测、LDH测定,研究各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C12细胞与皮质酮孵育48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水平显著升高。而加入木豆叶醇提物及各组分时上述效果明显减轻,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从以上结果可知,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且醇提物的效果最好。
姜保平刘亚旻李宗阳宋波潘瑞乐
关键词:木豆叶PC12细胞皮质酮MTT
木豆叶对皮质酮诱导的大鼠嗜铬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影响着世界近1/5的人口。因此,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抗抑郁药物主要是合成药,但是合成药物普遍具有作用时间长、存在耐药性、副作用大等弊端...
姜保平
关键词:木豆叶皮质酮凋亡
文献传递
多穗柯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及5个主要成分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研究多穗柯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及5个主要成分(三叶苷、3'-O-乙酰基根皮苷、根皮苷、根皮素及2'-O-乙酰基根皮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多穗柯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及其5个主要成分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待测样品对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用高糖(55 mmol·L-1)诱导Hep 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待测样品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多穗柯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及其5个主要成分对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对Hep G2细胞的糖消耗亦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相比,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层、正丁醇层和水层(25及50μg·m L-1)及根皮苷、根皮素(10及50μmol·L-1)和2'-O-乙酰基根皮苷(10及50μmol·L-1)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结论多穗柯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及5个主要成分中,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层、正丁醇层、水层以及根皮苷、根皮素和2'-O-乙酰基根皮苷均能提高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改善Hep 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潘慧敏何春年姜保平万文婷许利嘉
关键词:多穗柯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消耗
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被引量:20
2016年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实例。作者回顾了前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建立一门专门针对中药研究的蛋白组学,即中药蛋白质组学。该文对中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和思考,希望为从事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者提供一点思路。
乐亮姜保平徐江胡克平陈士林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
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微孔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以Kovats指数鉴定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前胡挥发油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前胡挥发油浓度为1μL/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63.76±1.99)%和(51.53±1.70)%;其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α-蒎烯、左旋-β-蒎烯、月桂烯、1-甲基-3-(1-甲基乙基)苯、(R)-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萜品醇、2-羟基-5-甲基苯乙酮等。本研究结果提示前胡有可能对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刘亚旻宋波李宗阳姜保平潘瑞乐
关键词: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剂GC-MS
一种取代的苯丙烯酰基或苯丙酰基苯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代的苯丙烯酰基或苯丙酰基苯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结构如下,其中,Rn表示取代基R有n个,n=1~4,R选自氢、羟基、卤素、三氟甲基、甲氧基、C1~C5烷基中的...
田瑜姜保平尚海
木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色谱、中压反相硅胶色谱(ODS)、反相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木豆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豆素(1)、木豆素A(2)、木豆素C(3)、木豆内酯A(4)、球松素(5)、荭草苷(6)、异牡荆苷(7)、牡荆苷(8)、cajanol(9)、cajanin(10)、樱黄素(11)、红车轴草素(12)、(2R,3R)-2,3-二氢-5-7,4’-二甲氧基黄酮(13)、10’,16'-二羟基棕榈酸乙酯(14)、香草酸(15)、十七烷酸乙酯(16)、2-O-甲基肌醇(17)、2,3,4-三羟基异戊酸(18)、豆甾醇(19)、桦木酸(20)、十七烷酸(21)、β-谷甾醇(22)和β-胡萝卜苷(23)。结论化合物10~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亚旻姜保平沈胜楠郭智李宗阳斯建勇潘瑞乐
关键词:荭草苷牡荆苷桦木酸
中国别样茶的多酚及其降糖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植物多酚由于其潜在的抗氧化作用和其对各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显著的预防效果而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又发现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预防作用,缓慢和持久的治疗效果。并且酚类物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已经变成健康和医疗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别样茶中因含有大量的植物多酚成分,特别是黄酮和酚酸类成分,而受到越来越的研究者青睐。笔者对别样茶中具有降糖作用的多酚类成分进行整理,并探讨相关的降糖机制,为更好的研究别样茶降糖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国内外文献资料为基础,对别样茶中多酚类降糖进行全面的概述,并对可能的降糖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别样茶饮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富含抗氧化的黄酮类、酚酸类、鞣质、苯丙素苷类多酚化合物,适宜日常饮用,对多种慢性疾患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姜保平许利嘉乐亮彭勇肖培根
关键词:多酚黄酮高血糖降糖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