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果
-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环境价值与中国城乡生态发展战略
- 2011年
- 工业文明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大生产所导致的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从负面意义上凸显着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价值并存的格局中,存在着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资本法则与人文价值的冲突与契合关系。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和创生环境价值,在理论上将有助于矫正片面的经济价值观,确立全面的生态系统价值观;在实践上将有助于实施我国城乡生态发展战略,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 崔永和周红果
- 关键词:经济价值观环境价值
- 大地伦理视域下中国农业生态化探析
- 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农业也在工业文明的“装备”下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此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不可持续,其根源在于人类的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匮乏和环境美德缺失。实现农业生态化,...
- 周红果
- 关键词:大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
- 文献传递
- 差异·同一·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伦理学审视
- 2010年
- 工业文明以来,生态危机遍及全球,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争论,无助于缓解"全球问题"。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寻求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观的理论路径,既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差异,又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同一,在二者的相互生成中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周红果
- 生态文明与环境正义
- 2013年
- 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摒弃片面价值观,坚持系统价值观,肯定人与自然的双重主体和价值。生态文明蕴含着环境正义理念,探讨环境正义实现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 周红果
-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正义生态整体主义
- 高校管理中的道德之思被引量:2
- 2015年
- 高校作为教育领域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其管理水平、办学特色与培养人才的质量密切相关。目前高校管理中所存在道德滑坡、伦理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审视和矫正高校管理中的道德缺失,建立以人为本的伦理化管理模式,将是高校管理的新趋势。
- 周红果
- 关键词:高校管理道德滑坡伦理缺失
- 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机制探讨
- 2014年
- 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下滑趋势,实践教学是扭转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机制是一个随机生成的动态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感性活动条件;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拓宽大学生的认知视域和发展空间。
- 周红果
-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教学
- 清代湘西苗疆“律”“例”贯通的实施成效研究
- 2023年
- 清代中央对湘西苗疆社会治理的法律准绳为“大清律”与“苗例”的共同参与和互动。“苗例”是“大清律”授权的结果,来自苗疆习惯但又有不同,这些苗疆习惯可理解为苗疆社会的本土文化。“苗例”的使用取决于执法者对苗疆社会特定事例的具体适用,其实施经历了国家主流文化的推广与“苗俗”本土化适用的互动过程,实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互动融合的结果。
- 周红果
- 关键词:大清律
- 清代后期国家在场与地方社会建构--以靖州三锹“万世永赖”碑为例
- 2024年
- 靖州三锹牛筋岭款场“万世永赖”碑所载事件,对清代后期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依循该碑文记载,结合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材料,透视出在清代后期国家权力进入三锹地区对地方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反映出三锹地区地方组织对生计资源配置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从国家在场与地方社会建构视角探讨该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历程,以及在当今社会中所发挥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 周红果
- 关键词:国家在场地方社会
- 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及其交织互动关系
- 2014年
- 环境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基础,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价值关怀。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正义缺失所导致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明显昭示出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的交织互动关系。认真探讨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有利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提高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和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周红果
- 关键词:环境正义社会正义
- 大地伦理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大地伦理立足于生态整体主义,在"万物同源论"和"弹性生物链论"的原则基础上,强调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从学理上把"浅生态学"推向了"深生态学",极大地拓展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大地伦理把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呼吁人类对非生命体诉诸应有的道德关怀,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 周红果
- 关键词:大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深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