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毅

作品数:3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12篇文学
  • 4篇作家
  • 3篇地理
  • 3篇乡土
  • 2篇地理空间
  • 2篇新世纪文学
  • 2篇叙事
  • 2篇人民
  • 2篇人民性
  • 2篇社会历史
  • 2篇社会历史批评
  • 2篇审美
  • 2篇史观
  • 2篇痖弦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地理
  • 2篇文学地理学
  • 2篇小说
  • 2篇历史观
  • 2篇历史批评

机构

  • 33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周毅
  • 9篇王蓉
  • 4篇靳明全
  • 2篇陶晶雯
  • 2篇刘婧
  • 1篇郝静
  • 1篇周毅
  • 1篇熊飞宇
  • 1篇谭五昌
  • 1篇银浩
  • 1篇赵云龙

传媒

  • 7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当代文坛
  • 3篇四川省干部函...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浙江旅游职业...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蜀学
  • 1篇职业圈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望的控诉 无告的悲凉——解析痖弦《盐》
2008年
痖弦的《盐》是一首戏剧化的现代诗,是对晚清当权者、知识分子及辛亥革命的批判性反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农妇二嬷嬷竭力乞求基本的生存条件,渴望得到拯救和关怀,但终于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饥渴之中绝望地死去。她的悲号凝聚着战争、灾祸、苛捐重税之下中国农民的斑斑血泪,渗透着彻骨的寒冷和无告的悲凉,也是对渎职的上层社会的谴责和控诉。
周毅王蓉
关键词:痖弦社会历史批评悲凉控诉
被压迫的知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话语景观
2013年
考察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话语呈现,是全面深入开展民国知识分子研究的重要维度。论文以陶希圣为例,分析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阶级与启蒙等场域的互动与交融。在这场民族救亡中,知识分子的专业训练和知识素养显然已褪去了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而走向注重外在形式的显现。知识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形态,包裹着权力和意识形态,成为被压抑的知识,异化为工具理性的知识。知识分子游离于权力,被权力挤压和形塑,造成身份的认同危机。因此,重提知识分子"专业主义",对平衡社会发展十分必要。
周毅靳明全
关键词:知识知识分子陶希圣权力
記者和作家身份的融合——以《楚良》爲例探析蔣興强底層寫作特色
2018年
蔣興强的寫作表現出對底層小人物生存狀態的關注,他的底層寫作既有作家的同情也有記者的對話,既講究語言的文采也有'報導式'語言的準確,既有多種文體的融合又突出對新聞報導體的倚重,既有題材上的現實主義傾向又有社會熱點問題的觀省,展現出記者和作家雙重身份的融合,在底層寫作中獨具特色。
段舒周毅
关键词:作家身份
试论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的人民性
2007年
《:莽秀才造反记》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当之无愧的经典。灌注其间的人民性思想精华表现为作者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民呐喊的创作动机、对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坚守、审美品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巴人吸取了民间文学的养料,继承了关注底层和韧性战斗的鲁迅传统,精研细读马列主义原著并保持了学者的良知和独立的思考。反观当前文学疏离和背弃人民性而陷入的尴尬境地,《莽秀才造反记》或许预示着走出困境的契机与出路。
周毅王蓉
关键词:巴人人民性历史观批判现实主义
试论白薇的意义
2007年
左联女杰、湘楚革命作家白薇,怀着无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之情,竭尽毕生心血为劳苦大众尤其是受难的女性们寻找出路。这位不折不扣的革命文学女将和女权主义急先锋,不断质疑和批判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她更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精神战士,其自强不息的人格光辉也与当今信仰缺失、精神萎缩的写作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王蓉周毅
关键词:革命文学女权主义人格力量
历史进程下汉彝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税清静《大瓦山》的解读
2019年
四川作家税清静以汉族文化身份,在亲历彝族聚居地小凉山后写下长篇小说《大瓦山》,全面反映了小凉山彝族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近百年历史,并以苍劲笔力将这段历史时期下汉彝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过程呈现在文本当中。本文拟从文化批评的角度解读《大瓦山》,通过梳理汉彝文化的内在关系,探求小说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郝静周毅
关键词:文化碰撞文化融合
张资平:彻底失败的人生与并非完全失败的创作
2011年
张资平是一位人生的失败者,但其文学价值并非鲁迅给出的"△小说学"所能概括。张资平至少在新文学社团流派发展、开创现代白话长篇小说文体、开拓市民文化空间、建构灵肉一致的新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文学史研究价值。
周毅
关键词:创造社市民文学革命文学文学论争
阿来受聘为四川大学阿来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13年
2013年8月2日,阿来正式受聘为四川大学阿来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向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颁发了聘书。出席此次聘任仪式的还有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麦家、《当代文坛》主编罗勇、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陈思广教授等。
周毅银浩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名誉作家协会聘任仪式
论受众主体的空间修辞
2014年
"媒介化生存"是对现代人最贴切的描述。人的焦虑与传媒空间密切相关。在大众传媒的信号交互、信息编码、空间修辞体系中的受众,具有交互性和身体性。其中书斋、客厅与电影院作为现代人最常用的媒介体验空间,为日常生活框架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在历史实践中体现新的交往逻辑。在主体的空间修辞历程中,出现了视觉中心主义与城市中心主义两个误区,前者影响主体的收视空间选择、思维活动,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后者造成城市市民获得充足的媒介资源,甚至过剩,而乡村空间下的主体面临文化危机。
周毅赵云龙
关键词:主体性城市
民族教育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民族教育扶贫是民族地区脱贫治本之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生态保护、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稳定。
周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