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腈树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金属卤化物无水三氯化铁(FeCl<Sub>3</Sub>)、配体衣康酸(IA)溶解到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溶解...
-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周文英纪春暖孙昌梅
- 文献传递
- 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 曲荣君陈厚孙昌梅纪春暖孙言志豆帆朱洪维崔亨利周文英于萌萌
- 1.任务来源: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227。 2.应用领域:高分子微球材料领域。 3.性能指标: 合同要求的指标: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交粒径一般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交联剂
- 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被引量:1
- 2008年
-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乙醇(EtOH)/水中通过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交联剂后滴加是指在聚合反应开始后将交联剂溶液以一定的速度逐滴加入到反应体系中.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微球进行了表征.系统讨论了后滴加配方、后滴加开始时间、后滴加速率、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散聚合的初期聚合速率和反应最终转化率随交联剂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过程可分为微球增长期、成球期和均相成核期三个阶段.当DVB/EtOH(体积比)为1.99/4.01,后滴加开始时间为2.0h,持续时间为2.5h,交联剂用量为12.0%,搅拌速率为120r/min条件下,制备了粒径为1.0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崔亨利陈厚曲荣君王春华纪春暖孙昌梅周文英于萌萌
- 关键词:聚苯乙烯交联剂合法持续时间
- 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介绍了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机理及研究进展,涉及引发体系、反应介质和聚合温度等方面,并对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周文英陈厚崔亨利于萌萌
- 基于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腈
- 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可实现多种单体的活性聚合和可控自由基聚合。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反应是对传统...
- 周文英
- 关键词:聚丙烯腈自由基聚合高聚物结构
- 文献传递
- 基于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高性能丙烯腈成纤聚合物
-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刘军深纪春暖孙昌梅孙言志梁英张锦峰崔亨利周文英于萌萌
- 简要技术说明: 以FeCl3/间苯二甲酸(IA)为催化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成功实现了丙烯腈(AN)的逆向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了数均分子量高达124850,分子...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由基丙烯腈成纤聚合物
- 一种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腈树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金属卤化物无水三氯化铁(FeCl<Sub>3</Sub>)、配体衣康酸(IA)溶解到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溶解...
-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周文英纪春暖孙昌梅
- 文献传递
- 悬浮态乳液聚合制备疏松多孔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 2009年
- 以水为分散相,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为连续相,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疏松多孔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用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共聚物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水油比、分散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形态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粒径分布变宽;低的引发剂浓度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但当引发剂浓度进一步升高时,虽然孔径分布并没有显著改变,但孔体积迅速增大;孔径分布随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制得的AN/MA共聚物粒径为10—500μm.
- 刘欣陈厚于萌萌周文英崔现强李冬梅
- 关键词:丙烯腈丙烯酸甲酯
- 新型高吸油性树脂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8年
- 对高吸油性树脂的聚合工艺、吸油机理及性能指标等进行了综合评述,概述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及分散剂等影响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高吸油材料的再生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于萌萌陈厚崔亨利周文英
- 关键词:高吸油性树脂交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