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思军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大豆
  • 5篇基因
  • 3篇花粉
  • 3篇花粉管通道
  • 3篇花粉管通道技...
  • 3篇基因导入
  • 3篇BT基因
  • 2篇转基因
  • 2篇外源
  • 2篇抗虫
  • 2篇抗虫基因
  • 1篇诱变
  • 1篇诱变效果
  • 1篇育种
  • 1篇植株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农杆菌介导法
  • 1篇转化率
  • 1篇转基因植株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周思军
  • 4篇杨庆凯
  • 3篇崔岩
  • 2篇刘昭军
  • 2篇李希臣
  • 1篇孔凡江
  • 1篇韩玉琴
  • 1篇曹越平
  • 1篇卢翠华
  • 1篇刘丽艳
  • 1篇雷勃均
  • 1篇钱华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豆抗虫基因转移及其转化系统优化研究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Bt基因(cryLA)导入大豆。从发芽5-7天的大豆无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经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在选择培养基上4周左右出现抗性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芽伸长培养基上,4-6周后...
周思军
关键词:大豆抗虫基因基因转移抗虫育种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IA)基因导入大豆被引量:32
2001年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Bt基因 (cryIA)导入大豆。从发芽 5 - 7天的大豆无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 ,经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 ,在选择培养基上 4周左右出现抗性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芽伸长培养基上 ,4 - 6周后再生苗长至 2 .5 - 3cm高。再将再生苗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 ,2周左右生根。生根后的再生植株经逐步锻炼移入盆中 ,所有植株均能正常开花结荚。在移栽成活的 8株T0 植株中有 7株PCR检测呈阳性反应 ;在 7个T1株系中有 4个株系存在PCR阳性植株。取 4个稳定遗传的T1代株系内的阳性植株的叶片提取DNA ,用地高辛标记的Bt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结果 4个株系均呈现阳性 ,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并能传递给后代。
周思军李希臣刘昭军刘丽艳杨庆凯
关键词:大豆转基因植株BT基因农杆菌介导法
辐照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诱变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提取农作物总DNA ,采用软x射线 ,剂量为 2Gy、2 0Gy、2 0 0Gy和 60C0γ射线 ,剂量为 1Gy、3Gy和 5Gy进行照射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其直接导入大豆。以导入不经照射的DNA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受照射的DNA明显的降低了D0 代的结实率和D1代的成苗率 ,但后代材料的变异率明显提高 。
韩玉琴卢翠华李希臣周思军刘昭军雷勃均钱华
关键词:大豆外源DNA辐照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被引量:5
2002年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 1 4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1 1 2 5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7 8%。将Bt基因导入 1 1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2 6 0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0 8%。 8个转Bt基因品种中的D1代共收获 1 92粒种子 ,获得幼苗 1 32株 ,出苗率为 6 8 75%。把转Bt基因的 1 32株植株用X -Gluc溶液检测 ,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将转Bt基因的 1 32株植株进行PCR检测 ,得到 5株阳性转化植株。对D1代获得的 5株阳性转化植株的D2代 ,进行PCR检测 ,得到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 2株。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
关键词:外源基因导入几丁质酶基因BT基因花粉管通道技术大豆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杨庆凯曹越平崔岩周思军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技术抗虫基因大豆BT基因
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转化率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试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大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延伸和进入子房的情况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了大豆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基因成功率低的原因 ,并提出利用该技术进行转化的有利时间以提高转化率。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孔凡江
关键词: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率转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