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运高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造山带
  • 2篇推覆
  • 2篇推覆构造
  • 2篇逆冲
  • 2篇逆冲推覆
  • 2篇逆冲推覆构造
  • 1篇岛弧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有效弹性厚度
  • 1篇山带
  • 1篇山岩
  • 1篇同位素
  • 1篇年代学
  • 1篇前陆
  • 1篇前陆褶皱冲断...
  • 1篇热结构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吴运高
  • 4篇李继亮
  • 2篇吴峻
  • 2篇付永涛
  • 2篇王义天
  • 1篇刘小汉
  • 1篇樊敬亮
  • 1篇付永涛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
该文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包括推覆体的划分与空间格局 )入手,对该造山带主要推覆体及其边界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从各种尺度(自区域构造、中小型露头构造到显微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该造山带内三条重要...
吴运高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年代学糜棱岩大地构造相
大别山造山带中球颗结构玄武质安山岩的报道被引量:1
2000年
付永涛李继亮吴运高刘小汉王义天吴峻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综述被引量:26
2000年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是表示岩石圈抵抗挠曲变形能力的参数。通过计算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构造省的岩石圈挠曲强度,并可以进行区域的比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T_e的计算方法、研究模型和控制因素。由于T_e与岩石圈热结构、流变结构、力学结构紧密相关,T_e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岩石圈强度的定量认识,而且可以获取岩石圈热结构、力学结构空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对地幔对流等动力学问题做出制约。
付永涛李继亮周辉王义天吴运高吴峻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热结构
大别造山带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01年
大别造山带南部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球颗结构指示此安山岩是喷发于水下环境。球颗由放射状斜长石 (蚀变为钠长石和更长石 )及少量位于斜长石间隙的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和蚀变矿物石英组成 ,基质由玻璃质、绿泥石、黝帘石、角闪石组成。 Si O2 =5 6 .17%~ 5 8.31% ,Al2 O3 =14.0 8%~ 14.6 7% ,Ti O2 =0 .91%~ 0 .94% ,Na2 O=4.19%~ 4.5 8% ,K2 O=0 .93%~ 1.42 % ,Mg O含量高达 5 .6 6 %~ 6 .98% ,10 0 Mg/ (Mg+Fe) =6 4.1~ 6 6 .2。球颗结构安山岩和闪长斑岩、英安岩均为亚碱性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球颗结构安山岩富集 Sr(12 5 9~ 15 88μg/ g)、Ba(880~ 1134 μg/ g)、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 ,例如 L a/ Nb=5 .5 6~ 6 .0 7。高场强元素的比值具有类似 MORB特性 ,例如 Zr/ Nb=2 2 .0 8~ 2 6 .14,Hf/ Ta=5 .6 2~ 9.6 2。亏损 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 ,自 Ce元素向右 ,各元素的含量下降很快 ,表现出活动大陆边缘的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 ,稀土分馏显著 ((L a/ Yb) N=32 .84) ,没有 Eu异常。具有岛弧安山岩的特征 ,但有异常高的 (L a/ Yb) N=2 8.6 3~ 2 6 .74,(L a/ Y ) N=70 .33~ 81.0 4。并且 Y和 Yb元素有显著的亏损 。
付永涛李继亮吴运高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安山岩岛弧地球化学特征钐-钕同位素矿物组成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被引量:24
2000年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是造山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造山带外带即前陆褶皱冲断带 (主要发育盖层冲断推覆体 ,一般遵循薄皮构造变形规则 )与造山带内带 (主要是基底褶皱推覆体 ,呈现厚皮构造变形规律 )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二者形成机制也不相同 ,但其间仍有紧密的联系。近 2 0年来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为 :1前陆褶皱冲断带逆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已趋定量化 ,对其组合类型与演化时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且对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展演化模式取得了新的共识 ,即遵循临界库仑楔模式 ;2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应用已从二维平衡与复原演进到三维平衡与复原 ,且日渐计算机化 ;3对造山带内带结晶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类型 ( C型与 F型逆冲岩席 )及其特征已有较深的理解 ;4对前陆褶皱冲断带与结晶基底逆冲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演化模式有了新认识。目前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造山带内带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比较薄弱 ;2造山带晚期走滑构造及伸展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使得造山带内结晶逆冲推覆构造更为复杂化 ,致使其研究难度加大 ;3全面、精细的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较缺乏 ;4造山带内结晶逆冲岩席变形?
吴运高李继亮樊敬亮
关键词:造山带前陆褶皱冲断带逆冲推覆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