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平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岛
  • 3篇细胞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胰岛素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肌病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BFGF
  • 1篇蛋白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牙周

机构

  • 8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吴晓平
  • 3篇史光军
  • 2篇许评
  • 2篇陈昊强
  • 2篇戴红艳
  • 2篇谭雪莹
  • 2篇王云英
  • 1篇管军
  • 1篇陈爱芳
  • 1篇徐克森
  • 1篇何涛
  • 1篇邢明青
  • 1篇张东生
  • 1篇邢明清
  • 1篇董汉光
  • 1篇解丽艳
  • 1篇信明军
  • 1篇张广耘
  • 1篇吴织芬
  • 1篇位兰玲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族性梗阻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
1996年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FHC)是遗传性心肌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特征,根据其病变部位不同已有6个亚型[临床心血管杂志,1993,9(3)179],本文报告一家系,病变部位与以往6型不同,累及整个室间隔及心尖部,彩超显示梗阻肥厚型心肌病,但临床表现较梗阻型轻。
王云英陈爱芳解丽艳吴晓平
关键词:心肌病家族性家系分析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临床诊断被引量:1
1999年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dndyloepiphysealdysplasiacongenita,SDC)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国内文献未见报道。我们遇到一家系两例发病患者,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与家系先证者,男1岁,自出生时即发现髋...
吴晓平吴晓平位兰玲
关键词: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先天性
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中偶联因子6的变化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偶联因子6(CF6)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同时采用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心率、收缩压以及生化指标,测量并计算两组大鼠的左心系数,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变化,评估心肌重构情况,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F6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心率(HR)及收缩压(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模型组大鼠的左心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粗大,含量增加,模型组大鼠心肌中CF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6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的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心肌重构起并起重要作用。
郭善媛戴红艳穆晓艳邢明清吴晓平刘文旗卢东史悦谭雪莹王波王凤梅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构偶联因子6
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对大鼠胰岛的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在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以4周龄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鉴定;Histopaque-1077-步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胰岛;将胰岛培养分为单纯胰岛基础培养、单纯胰岛高糖培养、胰岛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基础培养、胰岛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糖培养4组,每组又分3个时间段(3、7、14d)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及刺激指数。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3代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及CD90,二者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培养组3、7、14d的胰岛存活率均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高糖刺激下联合培养组7d的胰岛素分泌量及刺激指数均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保持其活性,对胰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董汉光许评信明军陈昊强吴晓平史光军张东生徐克森
关键词:胰岛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舒脉汤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
2014年
目的研究舒脉汤对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的影响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舒脉汤刺激内皮细胞,部分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收集细胞测定VEGF、bFGF基因表达,收集上清液测定VEGF、bFGF蛋白表达。结果舒脉汤可以明显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GF、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且这一过程可被LY294002所阻断。结论舒脉汤通过上调内皮细胞VEGF、bFGF表达来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PI3K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
戴红艳何涛邢明青刘文琪吴晓平管军
关键词:VEGFBFGF
动态观察bFGF和rhBMP对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分别及联合作用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增殖的影响;优选其最佳显效浓度。方法 选取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刮取根中1/3牙周膜组织作为标本,采用牙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酶动力学方法,动态观察bFGF、rhBMP梯度含量分别及联合作用对人PDLCs增殖的影响。结果 bFGF、rhBMP分别作用均能促进PDLCs的增殖;bFGF(10)+rhBMP(200)(最佳浓度之和)促PDLCs增殖作用均较其分别作用更加显著;动态观察bFGF(10)+rhBMP(200)作用于PDLCs1~7d,显示出连续递增的促增殖趋势。结论 bFGF、rhBMP分别作用均能促进人PDLCs的增殖,联合应用则更具有协同作用;其中bFGF(10)+rhBMP(200)
赵征张广耘吴织芬余擎吴晓平王云英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成蛋白BFGF牙周膜细胞细胞增殖
损伤胰腺提取液对A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损伤胰腺提取液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大鼠ASCs并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药物诱导组采用高糖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培养,混合诱导组采用高糖培养液、细胞因子和损伤胰腺提取液培养,损伤胰腺提取液组采用高糖培养液和损伤胰腺提取液培养。诱导完成后,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胰岛素阳性细胞数量、胰岛素分泌量和PDX-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77.231,q=3.48~14.81,P〈0.05);混合诱导组胰岛素阳性细胞数量、胰岛素分泌量和PDX-1均优于药物诱导组和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差异有显著性(q=5.45、8.94,P〈0.05)。结论损伤胰腺提取液对大鼠A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促进作用。
何辉李永健谭雪莹吴晓平史光军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
葡萄糖浓度与大鼠胰腺导管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英文)
2011年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30.6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陈昊强史光军许评吴晓平
关键词:胰岛移植葡萄糖浓度胰岛素分泌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