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岚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帕金森
  • 4篇睡眠
  • 4篇睡眠障碍
  • 4篇帕金森病
  • 3篇运动障碍性疾...
  • 3篇障碍性
  • 3篇障碍性疾病
  • 2篇代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硬化症
  • 2篇震颤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脂联素
  • 2篇脂质
  • 2篇脂质代谢
  • 2篇身体活动
  • 2篇神经科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东京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济宁市中医院

作者

  • 14篇吴春岚
  • 12篇潘卫东
  • 9篇刘云
  • 8篇王骏
  • 7篇孙燕
  • 5篇支惠萍
  • 5篇秦保锋
  • 3篇蔡定芳
  • 2篇郭伸
  • 2篇方正龙
  • 2篇马骥
  • 2篇王雨秾
  • 2篇何玲玲
  • 2篇孙敏梓
  • 1篇李俊燕
  • 1篇周里钢
  • 1篇苏小静
  • 1篇李国研
  • 1篇张凤莉
  • 1篇朱金

传媒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宏程序过滤震颤波的方法
本发明属医学数字处理及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用宏程序过滤震颤波的方法,具体涉及用宏程序过滤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检测震颤时身体活动障碍或睡眠障碍中震颤波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两种静止状态下采集加速度记录仪记录的含有震颤的身体活动...
潘卫东何玲玲刘云孙燕吴春岚支惠萍王骏秦保锋
文献传递
健脾益气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随机开放临床试验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A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加味四君子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利鲁唑口服,治疗周期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ALS功能量表(ALSFRS)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及两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ALSF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及两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ALSFRS评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较好,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脱落5例,包括死亡2例,因不良反应或经济原因退出3例。结论:健脾益气法在延缓ALS尤其是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病情进展方面较西药利鲁唑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副反应少,价格便宜。
潘卫东苏小静王骏秦保锋吴春岚朱金蔡定芳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健脾益气法加味四君子汤利鲁唑随机对照试验
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评价运动障碍性疾病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解析加速度记录仪记录的身体活动,定量化评价神经科不同疾病所致运动障碍的程度。方法81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以及61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根据PD与ACI国际治疗指南常规治疗,于治疗前与治疗后(PD患者24~38d后,脑梗死患者约28d后)分别将加速度记录仪佩戴于同一例患者利手侧手腕连续记录6d。同时利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评价治疗前后PD患者的临床评分,应用Fugl—Meyer量表(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ACI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解析加速度记录仪记录的身体活动数据,用幂型自相关指数(power-law exponent,PLE)以及去趋势波动分析指数(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分别评价PD患者与ACI患者用药前后的指数变化,并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量表评分与PLE和DFA的相关性。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治疗后PD患者的UPDRS总分与UPDRS运动障碍部分(UPDRSⅢ)评分以及PLE指数均显著改善(UPDRS总分:32.8±16.2、28.8±14.7,Z=2.080,P=0.038;UPDRSⅢ:18.6±8.2、15.7±6.8,Z=2.155,P=0.031;PLE:0.98±0.25、0.82±0.21;Z=2.212,P=0.027),PLE指数的改善率与UPDRS总分、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呈直线相关(r=0.699、0.823,均P〈0.05);ACI患者FMA评分、FIM评分以及DFA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FMA:12.39±8.21、30.28±7.29,Z=3.016,P=0.004;FIM:8.98±7.29、13.21±7.6,Z=2.282,P=0.038;DFA:0.86±0.31、0.98±0.27,Z:2.360,P=0.036),DFA指数与ACI患者的FMA、FIM评分的改善率呈直线相关(r=0.638、0.712,均P〈0.05);PLE指数与ACI的临床量表评分、DFA指数与PD的临床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解析加速度记录仪所记录的身体活动的PLE
孙燕潘卫东马骥刘云郭伸吴春岚王骏秦保锋
关键词:帕金森病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猫豆提取物在制备治疗伴有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猫豆提取物在制备治疗伴有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猫豆复合提取物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及猫豆胍成分,经分别提纯后组合用于制备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的伴有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的药物。经动物实验,结果...
潘卫东刘云吴春岚孙燕支惠萍方正龙
文献传递
一种用宏程序过滤震颤波的方法
本发明属医学数字处理及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用宏程序过滤震颤波的方法,具体涉及用宏程序过滤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检测震颤时身体活动障碍或睡眠障碍中震颤波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两种静止状态下采集加速度记录仪记录的含有震颤的身体活动...
潘卫东何玲玲刘云孙燕吴春岚支惠萍王骏秦保锋
文献传递
猫豆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猫豆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很早就被用于治疗蛇虫咬伤、男性不育、神经衰弱、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随着近年来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抗帕金森病作用、镇静安眠、抗蛇毒、治疗男性不育症及其营养作用、毒性作用、贮藏与种植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猫豆提取物左旋多巴已明确可治疗帕金森病、猫豆胍单体经动物实验已证实有促进睡眠作用。
吴春岚潘卫东刘云孙燕支惠萍方正龙
关键词:猫豆左旋多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未编辑的GluR2 Q/R部位促使ADAR2丢失引起运动神经元的缓慢死亡
潘卫东吴春岚刘云蔡定芳
定量化评价中药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客观定量化评价安神止颤方对早中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参照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除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外的西药开放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安神止颤方(酸枣仁、夜交藤、郁金、景天三七、姜黄等),以6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予PD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加速度记录仪参数解析(包括睡眠效率(SE)、入睡延迟时间(SL)与最低5h活动量(L5))。结果:6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不仅在PDSS评分上有明显改善(P<0.05),且加速度记录仪参数(SE、SL和L5)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发现,治疗后PDSS总分的改善率与解析加速度记录仪所得参数的改善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加速度记录仪解析所得参数定量化评价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其评价结果与PDSS量表相似,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客观性,便于临床使用。
吴春岚潘卫东李国研刘云孙燕郭伸
扶正化瘀法调控脂联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配伍扶正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Re组、丹参酮ⅡA组、Re+丹参酮ⅡA组、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喂养2 w后进行药物干预,共给药4 w。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增加量的变化,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结果:各组间大鼠体重增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Re组、Re+丹参酮ⅡA组TG、CHO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丹参酮ⅡA组FFA、ADP水平接近正常组,优于其他组。结论:Re与丹参酮ⅡA联合使用,有改善IR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王雨秾吴春岚孙敏梓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人参皂苷RE脂联素
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评价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便携式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评价血管性痴呆患者(VD)精神行为症状(BPSD)程度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便携式加速度记录仪佩戴于21例VD患者非利手侧手腕,于第1和第18周连续记录6 d以上,量化记录身体活动,并通过神经精神问卷(NPI)与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价VD患者的BPSD变化,解析加速度记录仪所得身体活动的平均活动量(MA)、昼间活动量(DA)以及夜间活动量(NA)的变化,分析BPSD的变化与身体活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第18周时BEHAVE-AD总评分和NPI总评分呈增加趋势,与第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82和0.079);BEHAVE-AD评分中的行为紊乱、日夜节律紊乱、焦虑和恐惧评分和NPI量表中的激越、易激惹、睡眠障碍评分与第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8周时VD患者MA、DA、NA均增加,与第1周比较,其中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BEHAVE-AD评分中的行为紊乱加焦虑和恐惧评分改变量与MA的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674,P=0.032);日夜节律紊乱评分改变量与DA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721,P=0.046);NPI量表的激越评分加易激惹评分的改变量与MA改变量呈直线相关(r=0.668,P=0.042);睡眠障碍评分的变化量与NA的变化量呈直线相关(r=0.809,P=0.029)。结论:利用加速度记录仪所得的身体活动的MA、DA与NA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VD患者的BPSD程度,动态观察VD患者BPSD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在临床上客观、定量化评价VD患者的BPSD程度有一定可行性。
王骏张凤莉潘卫东吴春岚Kwak Shin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